> 养殖技术 > 打赢全面小康社会跑“最后一公里”

打赢全面小康社会跑“最后一公里”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把握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的关系,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铭心。

全面小康社会重在“全面”,“五位一体”要全面进步,惠及全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正在努力实现的美好梦想,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的期待。”铭心说:“从解决温饱到小康,从全面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在长期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下,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全面小康’的内涵,全面推进小康社会。”

如何全面理解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在全面。”铭心介绍说,“小康”谈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谈的是发展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覆盖面来看,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人们不仅要吃得饱,穿得暖,还要追求新鲜空的气体、健康的食物和生活体验。如果只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那么社会发展只能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铭心说。要实现全面小康,“五位一体”要全面进步,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从覆盖人民的角度来看,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铭心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少一个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谁也不能落后。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用平均掩盖大多数,要针对群众的迫切期望,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民生,真正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战胜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从覆盖范围来看,全面小康是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小康。“中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居民收入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不平衡,实现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美国和美国共享。”铭心说,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等。,只是着眼于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到处“急进”。应该从辩证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有人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每个地区都要有同样的发展水平。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小康社会,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铭心解释说,全面小康社会不是平均主义。中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地区、人民收入差距很正常。所有地区实现“同等水平的小康社会”,14亿人实现同等收入水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要求之一。铭心说,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总体目标,“翻一番”也是为了整个国家。这并不意味着到那时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都会翻倍,也不意味着到那时不同地区、不同人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要正确认识全面小康社会,还必须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铭心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并不是说可以“歇脚”、“喘口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现代化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顺势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有机衔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各地区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前发展水平,制定目标,努力工作。”铭心说。就连片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而言,要全力以赴,以战争为中心,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才能打赢反贫困的硬仗。对于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要在完成剩余扶贫任务的基础上,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和扶贫,有效防止扶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落后,巩固扶贫成果。

“东部一些地区发展水平较高,我们要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先富后富的作用,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继续做好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铭心说。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地区都需要认清缺点和不足,不要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目标,提高自己的胃口。”铭心说。各地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保持清醒,谨防过于雄心勃勃的心态;要绷紧弦,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人民群众真正的收获感

如何把握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铭心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数字标准”,也不是“速度游戏”。真正的目标是让人民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指标必须完成。”铭心说,到2020年使所有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目前,52个无上限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正在接受上市监管,以确保其余已建卡的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如期脱贫。

“还有一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比如水、空气等生态环境指标,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指标。”铭心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指标会继续改善,并且在未来会继续改善。”

铭心解释说,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完成程度,不能只看数量指标,还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现实获得感。

历史上,获得感来自与前世的比较。铭心说,各地要采取更多措施,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势头,不断提高各项公共服务水平,使群众的钱袋越来越鼓,幸福指数自然上升。

现实地说,收获感来自于生活的全面提升。铭心说,有了稳定的工作、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更美丽的环境和更和谐的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就能得到人民的认可。

“所以,各地要把缺点整理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做好污染防治工作,解决重点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解决民生问题;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编织社会保障网络等。”铭心说。

总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的第一要务,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继续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铭心说。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打赢全面小康社会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