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

市场普遍认为,猪肉价格短期内很难大幅下跌。

最近二师兄又飘了。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畜牧兽医局的监测数据,从5月底到7月底,我国猪肉平均价格从45.98元/公斤持续上涨到55.50元/公斤。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还显示,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连锁价格上涨10.3%。

很多市民说:“以前买3斤猪肉的钱现在只能买2斤多,30多元一斤的价格也不奇怪。”

事实上,自2019年春节以来,关于猪肉价格飙升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虽然今年上半年猪肉价格确实下降了,但最近又反弹了。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

一个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商品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当供大于求时,商品就会涨价。本轮猪肉涨价也可以从供需双方找到答案。

供给方面的原因自然在于猪肉产量的下降。

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猪肉价格与猪肉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即猪肉产量下降而价格上升。自2019年初以来,猪肉产量和生猪数量的同比增长率一直为负,这与猪肉价格的跃升和高位相对应。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和近期的两轮涨价不是一个逻辑,前者主要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

自2018年8月发现首例非洲猪瘟以来,全国28个省已发生100多起非洲猪瘟疫情,造成大量生猪死亡;然而,猪瘟的持续发酵严重影响了农民对母猪和猪的期望,加速了生猪养殖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据汇通数据研究部计算,2019年非洲猪瘟使全国生猪养殖能力下降15%~20%。

到2020年,随着非洲猪瘟的影响逐渐减弱,猪肉市场的供需紧张局面将得到缓解,价格也将分阶段下降。然而,6月份,暴雨频繁袭击全国许多地方,许多地方甚至遭到洪水袭击,导致猪肉生产再次受到影响。据统计,今年洪灾严重的8个省都是养猪大省,猪肉产量占全国的4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全国一半的猪肉生产基地都被天气搞得疲惫不堪,导致供应不足,价格上涨。

至于需求方,直接原因在于猪肉消费的上升。具体来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改善,各行各业都在稳步推进恢复工作和生产。疫情期间遭受重创的餐饮业一直在持续复苏,中国人此前被压抑的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猪肉消费一直在上升,涨价是理所当然的。

除了供求关系,养猪成本上涨也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风数据显示,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猪饲料和育肥猪配合饲料经历了两轮明显的涨价,最近几个月价格也大幅上涨,从年初的2.48元/公斤。而2.64元/公斤,8月初分别升至2.79元/公斤和2.91元/公斤——这还不包括场地设备维护、物流运输、水电,按总成本计算,仔猪屠宰总成本已经从2019年6月底的422元/头飙升至2020年8月初的2071元/头。因此,猪肉价格很难保持低位。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

2

那么,猪肉价格还会飞多久?

市场普遍认为,猪肉价格短期内很难大幅下跌。但从猪的生长周期来看,第三季度以后,随着我国生猪和繁殖母猪数量的不断恢复,猪的供应量会有所增加,而随着南方降雨的缓解,当地生猪价格有望得到一个修正。

事实上,自2019年非洲猪瘟影响以来,中国生猪库存一直处于负增长趋势,这也严重制约了猪肉市场的供应。但进入2020年后,生猪存栏量明显回升。虽然同比增速仍为负,但已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27.5%大幅收窄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2.2%。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

另外,从养猪利润的走势来看,201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上涨,最近从5月下旬的1506.8元/头涨到8月初的2634.6元/头。利润的大幅增加将加快农户的补充节奏,从而为未来生猪存栏量和产能的持续增加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预计猪肉市场的供需紧张状况将进一步改善,这将有利于后期猪肉价格的下跌和下半年CPI整体运行的稳定。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

但是相对于猪肉价格的简单涨跌,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通过拉长时间线,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在我们公司已经司空见惯空,反复上演“高价伤人,低价伤农”的大戏,也形成了众所周知的“猪周期”。诚然,“猪周期”的形成与各种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但问题的根源在于猪产业链抵御市场波动和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猪肉市场无法长期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第一个症结是农民在生猪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知道,养猪是个技术活,不是喂猪杀了吃肉那么简单。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饲料、饲养、繁殖、流通、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两者紧密相连,形成所谓的生猪产业链。

其中,生猪养殖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直接决定了生猪饲料和屠宰加工的市场容量和结构。但是,这个核心环节并不享受“核心”待遇,只是因为与屠宰、深加工等流通零售环节相比,养猪户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往往无法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麻烦:

一方面,在市场的波动下,农民(尤其是普通农民)的利益和利润很难得到稳定的保证。随着各种饲养成本的上升,以及贷款和规模养殖用地的高难度,从长远来看,势必会挫伤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在市场不景气期间选择放弃养猪的人一个接一个,严重影响生猪数量和猪肉市场的供应规模。

另一方面,各环节议价能力的不平等,间接导致生猪产业链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生猪购买者覆盖面广,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掌握程度远胜于普通养猪户,会使农户在交易时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农户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真实的市场需求,因此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生产;更有甚者,一旦风险来袭,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流通企业甚至可以联手降低收购价格或“转移成本”、“顺势涨价”,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民。

当“小规模生产”面临“大市场”时,很容易因决策失误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猪的产业化程度低,从众心理强,往往会出现抢购或抢购,导致生猪供应规模和猪肉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这是猪肉价格飙升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价格的涨跌必然影响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从长远来看,要真正实现猪肉市场的平稳运行,就要从根本上入手,有效解决生猪产业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推动整个行业做大做强。

只有这样,猪肉才不会成为一种“奢侈品”。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什么时候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