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山西五台:回乡养猪探索行业扶贫良策

山西五台:回乡养猪探索行业扶贫良策

沿着蜿蜒平坦的水泥路,一路爬进太行山五台县柏杨乡田家岗村。抬头环顾四周,四周都是沟壑,绿草如茵。435户人家分散在山坡和房梁上,一个猪圈里排着一户人家,构成了一个人畜世世代代共同生活的村落。村党支部书记田时越皱着眉头,高兴地说:“这种半夜出来进猪圈听猪的现象,田华军很快就会消除。”

山西五台:回乡养猪探索行业扶贫良策

在距离田家岗村约1.2公里的山沟里,一座现代化养猪工业园从地面升起。工业园的建造者是田华军。

田华军,田家岗村人。22岁那年,他直接去了省会太原,做建筑工作。三年后,他自己开了门,举起了一家建筑公司的旗帜,搬到了太原、吕梁、忻州等地,年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他成功了。假期里,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大米和食用油免费送给村民。2018年应邀回县城参加“迎老乡,回老家,助脱贫”座谈会。座谈会上,他没有漂亮的发言,只是默默的回忆着五台县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办主要领导的殷切希望和社会责任。

“什么能帮助穷人?怎么才能现实一点?”这个问题在田华军心里嘀咕了很久。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柏杨乡党委书记韩林武交谈时,两人都想到同时在大型园区养猪,彻底改变了田家岗村民的养猪习惯。

田家岗村养猪历史悠久。在他的记忆中,在房子前后养猪是每个家庭生存的手段。受父亲养猪的影响和遗传,村民田一清学会了养猪。他在房子后面养了600头猪,是村里最大的养猪人。去年赶上好行情,卖了510头猪,产值183万元,净收入35.7万元。靠养猪供儿子上大学,在县城有一栋楼,在村里有一间平房,但儿子回来就哭臭了。据统计,田家岗村有生猪30头以上的规模农户94户,占435户常住人口的22%。去年全村共屠宰生猪6500头,产值2340万元。乡党委书记韩林武说:“田家岗村虽然养殖效益可观,但能面临的问题也很纠结:一是每户居民居住面积很有限,制约进一步发展;二是粪便处理不当,污染不可避免;第三,非养猪户有剩余劳动力,养猪户缺劳动力。”

田华军,田家岗村人,很清楚这些利弊。他把这当成了一个回家扶贫的机会,也是一个商机。

2018年6月,他回村在五台县柏杨乡田家岗村成立了福地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填地100亩,租赁土地20亩。合作社猪产业园一期于2019年12月竣工,建成育肥猪舍7000平方米,母猪舍1400平方米,猪舍投资达1100万元。

此外,他在县扶贫开发办公室100万元补助的基础上,启动了水回路、生态环境、安全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和完善了自动上料线、地暖恒温装置、污水池、备用发电机房、红外线消毒通道、清洗机、自动饮水槽、全天候监控系统等。今年5月,3400头猪在工业园区落户。预计每年养殖猪7000头,屠宰猪6800头,产值2448万元,纯收入476万元。项目一期共安置村内贫困农民60人,其中80%为夫妻,在养猪场生活、饮食,实行封闭式管理,平均年收入3万多元。52岁的村民田建彪和妻子张来到一个养猪场工作。他起得很早,以农场为家。这对夫妇年收入7.6万元。老田高兴地说:“一个山人,见过这么多钱,比自己养猪强多了。”

雄心勃勃的田华军表示,投资1.5亿元的猪产业园二期工程也已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明年将屠宰3万头猪,产值1.2亿元。他还计划转移500亩村民闲置土地,建设饲料厂和有机肥加工厂,就地改造周边乡镇的玉米和高粱,建设300亩有机蔬菜大棚,发展无公害水果等特色种植,同时打造“种田产粮-养猪-猪粪-粪肥田”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山西五台:回乡养猪探索行业扶贫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