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猪场免疫规划应考虑六个因素

猪场免疫规划应考虑六个因素

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猪场免疫规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某一地区或猪场的传染病疫情、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针对特定动物群体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的种类、顺序、时间、频率、方法和间隔。

广义的免疫规划是指在一个养猪场进行免疫接种的类型、顺序和要求。狭义的免疫规划是指首次免疫的年龄、免疫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基础免疫时间和强化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接种什么样的疫苗,如何确定每种疫苗的顺序,是养猪场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普及免疫规划,照搬别人的免疫规划可能不太可行。

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各猪场的疫情情况,考虑该猪场所在地区的疫情特点,结合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母体抗体的干扰、疫苗的性质、种类、免疫途径以及免疫监测结果等多种因素,制定适合该猪场的免疫规划。在制定免疫计划时,我认为考虑以下因素很重要:

1.母体抗体干扰

母体抗体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非常重要,但对疫苗接种也有一定影响。免疫规划的关键是消除母体抗体的干扰,确定首次免疫的适宜年龄。仔猪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还能防御病毒感染的时期最好选择。比如当母体抗体滴度为上高时,母体抗体会中和部分减毒疫苗,阻碍减毒疫苗的复制,仔猪就无法产生较强的主动免疫。

猪场免疫规划应考虑六个因素

因此,当母体抗体水平较高时,不应接种减毒疫苗。如根据猪瘟母源抗体递减规律,仔猪25 ~ 30日龄先免疫,55 ~ 60日龄再免疫,间隔4周。再比如伪狂犬病的免疫规划。根据猪场的感染压力,确定是否对1日龄仔猪进行喷鼻免疫,然后在8-10周龄进行第一次免疫,每4周加强免疫一次。

猪场免疫规划应考虑六个因素

2.养猪场历史

在制定免疫规划时,必须考虑养猪场所在地区的猪病疫情,以及养猪场发生过哪些疾病、发病年龄、发病频率和发病批次,以确定疫苗种类和免疫时机。只有在确认新的流行病受到严重威胁时,才应进行免疫接种。

猪场免疫规划应考虑六个因素

3.免疫途径

接种方式包括注射、饮水、滴鼻等。每次免疫接种方式应根据疫苗种类、流行特征和免疫程序进行选择。如灭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不能通过消化道接种,一般用于肌肉注射;在我国,猪哮喘的冻干减毒疫苗有的是接种在胸腔内,有的是通过鼻腔喷雾免疫。伪狂犬病(gE-gI-)双基因缺失疫苗经鼻腔喷雾对仔猪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既能建立免疫屏障,又能避免母体抗体的干扰。合理的免疫途径可以刺激机体快速产生免疫反应,而不适当的免疫途径可能导致免疫失败和不良反应。同一疫苗不同的免疫途径,免疫效果不同。

4.季节性疾病预防

有些疾病是季节性的,比如春季防猪流感,夏季防乙脑,秋冬防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5.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及接种时间的科学安排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疫苗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疫苗的免疫反应会降低。因此,为了保证免疫效果,最好对当地的流行性疾病分别接种,同时,在产生免疫之前,不要接种对疫苗有拮抗作用的疫苗。特别是免疫后,如果猪场在短时间内感染了病毒,机体不会因为抗原(疫苗)竞争而对感染的病毒产生免疫反应。因此,为避免PR对HC的免疫干扰,PRV弱毒疫苗的接种与HC弱毒疫苗的免疫间隔期必须在一周以上。

6.免疫接种必须与监测相结合

免疫后4周,疫苗积极监测免疫成功;3-4个月监测抗体维持时间。

第一个层次:控制猪病,减少死亡

第二个层次:科学免疫,猪不应该生病

1、监测免疫效果和整体防护水平。

2.为制定合理的免疫规划提供依据。

3.早期/辅助/快速诊断。

4.阳性猪的检疫和淘汰。

第三层:猪病净化。

总之,要考虑猪的免疫状况、疾病的流行特点、当地疫情、疫苗的免疫特点、免疫时间、地点和频率等。所以每个猪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免疫方案;同时要不断优化调整疫病疫情和免疫效果监测体系,为猪群建立强大有效的防疫屏障!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猪场免疫规划应考虑六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