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不要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生肉!来自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最新提醒

不要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生肉!来自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最新提醒

18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新冠肺炎夏季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低风险地区重点单位疫情常态化防控保护指南》,分场所、单位、人群三部分,增加了对食品消费者、食品从业人员等人群的保护要求,特别提出食品消费者在处理生肉、禽类、水产品后,至少要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20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清洗生肉制品,以防飞溅污染。

人群篇第三部分“食品消费者”很明确——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购物或吃饭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回家洗手。

2.使用干净的水和食物。购买鲜肉、水产品等食材,清洗加工食品,清洗炊具餐具,用清水洗手。

3.在家准备食物时要注意关键环节的卫生。特别是处理生肉、家禽、水产品后,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直接在水龙头下清洗生肉制品,以防飞溅污染。在购买和生产过程中,接触新鲜食品时,避免用手揉眼睛和鼻子。

4.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应分开加工和储存,尤其是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和其他食品时,以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要吃生水产品。

5.将食物煮熟并彻底燃烧。在加工肉类、水产品等食品时,要彻底煮熟并燃烧。

6.分层包装和储存食物。生肉、水产品等食品在放入冷冻层之前,先分成小块单独包装。包装袋应完整无损,生熟食品应分层存放。

7.提倡分餐,用筷子。

以下是通知全文:

关于印发《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正常化防控相关保护指南(修订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建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合防控机制(领导小组和指挥部);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引导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做好防护工作,我们修订调整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低风险地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夏季防控技术指南》,形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和低风险地区重点人群常态化防护指南(修订版)》。本指南仅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而中高风险地区仍参照原指南。相关措施如下:

一、落实日常重点防护措施

1.降低人员集中度。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通过限时、移峰填谷等方式,减少大范围的人群聚集活动,人与人接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就餐场所分散,高峰就餐,减少员工聚集。在公共场所和流动性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

2.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空气流通。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高的场所,应当对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落实日常清洁、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并佩戴手套。加强洗手、厕所等设施的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开放下水道中的污水和污物,定期检查和维护下水管、空气体处理单元水封、厕所地漏等U型管。

3.管理和使用。在办公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住宅等进行系统调整。空,打开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清洗冷却塔,保持新风出口清洁,定期清洗、消毒或更换送风出口等设备和部件。新风出口与出风口保持一定距离。在集中空调节系统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回风,增加新风量。

4.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把卫生创新与防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手部卫生、一米长、开窗通风、清洁消毒等公共卫生防护和意识,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生病时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

第二,加强关键环节的保护

5.重点场所保护。在落实正常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饭店等生活服务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所应加强室内通风,正确使用空调节,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监测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公园、旅游景点等开放场所,采取限时、预约、高峰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搞好环境卫生;封闭的娱乐休闲场所,如影剧院、娱乐场、网吧等。,加强人员健康监护,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采取通风和消毒措施。

6.关键单元的保护。企业、邮政快递业、机关事业单位、建筑业等单位,做好办公场所、工作区域和公共区域、员工宿舍的通风、环境清洁和消毒、人员健康监测;保持不同区域作业、不同高峰分散用餐、减少人员聚集等措施。进口物资、食品加工等相关单位应当对运输工具和储存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对环境进行监测。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监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单位做好风险防范,落实预防性卫生措施,落实人员出入境管理、人员防护、健康监护、日常消毒等防护措施。学校、幼儿园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储备防护用品,对教室、宿舍进行卫生消毒,加强因病缺勤管理,严格执行“早午检”、“日报表”、“零报表”制度。

7.保护关键群体。引导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保护、照顾和帮助。售货员、清洁工、服务员、司机和乘客、食品从业人员、保安、客运站服务人员、医务人员、教师、警察、环卫工人、快递员、海关官员、理发师等。在封闭的公共场所工作应加强健康管理和监测,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戴手套。

第三,有效应对风险等级调制

各地根据区划分类标准和当地疫情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等级。一旦区域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高风险,就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采取应急措施,实施精准防控。在指定的防控区域内,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应当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及时调整和转换卫生防护要求。

8.封闭娱乐休闲场所,建议停业;生活服务场所应当缩短营业时间,限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减少人群聚集;开放活动场所,在清洁消毒环境的前提下正常运行,监控人员健康,减少人群聚集;客运站和公共交通工具,按照本指引严格执行温度测量、佩戴口罩、通风消毒、分区分级载客率(满载率、人员聚集度)控制措施。

9.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错时上班,弹性工作制或家庭办公,实行分区作业,分散错峰餐,控制会议频率和规模,尽量减少人员聚集。监狱、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特殊单位全封闭,严格执行测温、健康监护等措施,加强人身保护,禁止外来人员探视。学校建议暂时停课。

10重点人群应加强卫生防护措施,减少外出,做好健康监测,科学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人群聚集,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场所。

各地要压缩属地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求,加强统筹调度,因地制宜、适应时代要求,加强监管,安排专人监督各行各业落实防护指南,在重点场所开展专职防疫培训,确保防护效果,加强引导和科普宣传,引导联合防控、精准防护。

文章转载了18个水产养殖网,是从中国水产养殖网整合而来的。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不要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生肉!来自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最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