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如何饲养好鸵鸟 _禽类养殖(养鸵鸟的技巧)

如何饲养好鸵鸟 _禽类养殖(养鸵鸟的技巧)

鸵鸟的养殖现在越来越广泛,养殖技术也越来越规范,养殖程度投入低,利润慢慢提上来了,那么鸵鸟怎么养殖好?

鸵鸟怎么养殖好

鸵鸟养殖方法

1、饲养场地

养殖鸵鸟必须要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地带,在倾斜度20左右的坡上用围栏进行圈养,饲养场地要远离城区、交通地带等嘈杂的地方,场地周围还需要用铁丝围成至少两米的铁丝网,这是为了防止鸵鸟受伤以及逃跑的,除了饲养场外还要设置鸵鸟的运动场,运动场应该坐北朝南,休息场要将成年鸟与雏鸟分开休息,休息场必须保温防风雨,有着良好的通透性,鸟舍地面要干净卫生,干燥,鸵鸟是需要地面完全干燥的,潮湿的环境鸵鸟无法生存。

2、饲料选择

鸵鸟是一种杂食动物,它的消化功能比较好,有着比较特殊的消化系统,它能够在粗纤维中摄取能量,所以在给鸵鸟提供饲料的时候不要提供能量过多的饲料,如果营养过多的话,再加上青饲料里面的能量,会造成体内的营养过剩,增加体脂,营养鸵鸟的繁殖能力,而且鸵鸟的生长速度较快,新陈代谢快,为了有效的促进后消化道建立微生物生长的区域,应该在两个半月后增加粗饲料的用量。

3、交配期限

雌鸵鸟的发情表现很明显,动作比之前温柔了很多,会主动的接近雄鸵鸟,低着头走过去,头都几乎触到了地面,翅膀也随之垂落下去,嘴巴一张一合,交配完后,雌鸟会在1-2周内产卵,如果将产下的蛋取出的话,雌鸟会进行连续性产蛋,一天一枚,持续20天左右,人工饲养的鸵鸟让鸵鸟自己孵化是很不经济的,有些养殖能力强的可以连续产卵40多枚,这与良好的饲养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4、防治疾病

在鸵鸟的育雏期时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也是饲养成败的关键时期,育雏期的鸵鸟主要病害是呼吸道感染,一般都是空气混浊,环境脏乱,地面潮湿等原因所造成的,呼吸道病害会对鸵鸟的生长以及繁殖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是死亡,所以在育雏期的鸵鸟应该有专人管理,随时注意鸵鸟的状态以及进食情况,将鸟舍清理干净,定期消毒,发现病鸟立即隔离,检查情况进行治疗,为鸵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鸵鸟怎么养殖好(2)

鸵鸟饲养方法

1、繁殖期一般由1公2母即3组成一小群,每800平方米一小群,非繁殖期则合并为20-100只一群,进行管理。澳洲鸵鸟及美洲鸵鸟则由5-7只组成一小群,公母之比为1:4-6。

2、饲养密度。非洲鸵鸟舍内20-30平方米/只,运动扬200平方米/只;澳洲鸵鸟(鸸鹋)或美洲鸵鸟舍内10平方米/只,运动场50-60平方米/只。

3、重视种鸵的选择。要求非洲鸵鸟的公鸵体躯高大,体羽为黑色,尾羽及翼羽为白色,排粪时,阴茎伸出泄殖腔向左弯曲,阴茎不少于25厘米长,阴茎从伸出到回缩的间隔时间要稍长,羽色要鲜明光亮,喙和脚胫应为桔红色,性欲旺盛,交配时应出现展翅、摇头摇颈、鸣叫、跳舞等动作;母鸵应表现出母性强,如护蛋性、护雏鸵性强。全身羽毛灰色,脚胫和喙无桔红色,呈淡蓝灰色,发情要明显,即愿接受公鸵配种,两脚及耻骨间的距离要宽。

4、舍内和运动场地面应铺砂,要求与育成期相同,最好采用黄色干净的河砂,厚度8-20厘米。

5、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及干燥而不潮湿,相对湿度60%左右,至于清洁、消毒、清除铁钉、玻璃等杂物等要求以及设置绿化带、排水系统等均与育成期相同。

6、观察鸵群动态,搞好日常登记工作,如采食量、饮水情况、精神动态、羽毛光泽、鸵鸟的头颈是垂下还是抬举起来等都要 详细观察,或作些记录。头颈不举是疾病严重的标志。粪便成团则正常,硬或烂则异常,应作分析。还应注意个别鸵出现外伤情况。对公母鸵还应逐个观察它们的发性和配种情况。

7、换羽。一般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元月下旬,鸵鸟即进入换羽阶段,换羽的顺序是:肩胛前部及胸部→臀部→腰部→翼羽→尾羽。

鸵鸟怎么养殖好(3)

鸵鸟的孵化

1、种蛋采集、保存、选择和消毒

(1)种蛋采集 绝大多数雌鸵鸟在下午3—6时产蛋,个别产自上午或夜间。鸵鸟产蛋后要及时捡蛋,以减少破损和污染。雄鸵鸟有保护雌鸵鸟及鸟蛋的本能,捡时要2人配合,1人将鸟赶开,1人把蛋捡走。捡蛋时应将手洗净或戴手套,以免污染种蛋。对污染的种蛋用消毒湿毛巾擦干净。种蛋须登记,注明雌、雄种鸟号码和产蛋日期,并称重编号。

(2)种蛋选择 合格的种蛋要求清洁,表面不应有泥土、粪便以及其他污物;其二要求大小适中,蛋重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孵化率和雏鸟的质量,一般要求种蛋重1.5千克左右,超过2千克和小于1千克的种蛋一般应淘汰。第三要求种蛋的外形呈卵圆形,纵径16—17厘米,横径13—14厘米,过长、过圆、扁形及畸形蛋孵化率低。种蛋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或米黄色。洁白色的蛋孵化率较低。

(3)种蛋保存 种蛋贮存时应大头朝上垂直或倾斜放置,时间以3—5天为宜,如果贮存期不超过7天,可不翻蛋。若种蛋贮存不超过4天,保存温度以16—18℃为宜;超过4天应为13℃左右。相对湿度为60%。

(4)种蛋消毒 鸵鸟蛋从母体产出时会被泄殖腔排泄物污染而附着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大量繁殖并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入蛋内,对种蛋的孵化有影响。因此,必须对种蛋进行严格的消毒。种蛋消毒方法较多,一般以甲醛熏蒸消毒法常用。方法是将种蛋放在储蛋室或消毒柜内,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剂量,在温度20—25℃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甲醛与高锰酸钾反应剧烈,又具有很大的腐蚀性。所以,要用容积较大的陶瓷容器,先加入少量温水,投入高锰酸钾,再加入甲醛。20分钟以后要及时排出消毒柜中的烟雾,待种蛋的温度逐渐降至18℃时,转入贮蛋柜中或入孵化器进行孵化。

2、孵化

(1)孵化前的准备 种蛋入孵前,要认真检查孵化室的密封、保温、通风条件,孵化室内温度最好恒定在22—25℃。对孵化室、机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开机试温、预热2—3天后即可人孵。

(2)孵化期的管理

孵化温、湿度控制 鸵鸟孵化期为42天,孵化中前期温度恒定在36.8℃,孵化后期30—42天,胚胎自身产生大量的热,需要的温度相对较低,以36℃为宜。孵化要求的湿度较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为20%—40%(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报道不一致)。合适的相对湿度是根据孵化种蛋失重率来确定的。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失重率为14%时,说明孵化器内相对湿度最合适。孵化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40%时,孵化器内基本不用加湿。如果孵化室相对湿度低于40%,就需要加湿。当环境相对湿度高达70%时,孵化器本身无法把孵化器内的湿度降下来,需要采用孵化室内增设空调或对进入孵化器的空气进行抽湿处理。

照蛋:照蛋的目的是观察胚胎发育程度和异常情况,及时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第一次照蛋是在入孵时进行,检查种蛋放入蛋盘时气室是否朝上。第二次照蛋是在入孵的第十二天,此时鸵鸟的喙和喙尖开始形成,腿和翅膀大致分化,尿囊膜扩展到蛋壳膜内表面,胚胎的躯干部增大,照蛋时可见到清晰的血管,能见到头部和躯干部2个小圆团,称为“双珠”。入孵第三十四天进行第三次照蛋,此时蛋内全黑色,看不见血管,蛋的小头被胚胎充满,称为“封门”。

翻蛋:鸵鸟蛋黄含脂肪多,比重较轻,浮在蛋的中间由系带系着,胚胎吸收养分,排除废物。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位置,蛋黄不能维系在蛋的中央,容易与蛋壳的内膜粘连。翻蛋的目的在于使胚胎外部空间定位,同时也防止粘连,促进羊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