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黄粉虫的几个形态特征 _昆虫养殖(养黄粉虫的技巧)

黄粉虫的几个形态特征 _昆虫养殖(养黄粉虫的技巧)

黄粉虫生长过程分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期。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黄粉虫的几种形态特征

黄粉虫的几种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一:黄粉虫蛹

黄粉虫蛹长15 一19 毫米,乳白色或黄褐色,无毛,有光泽,鞘翅伸达第三腹节,腹部向腹面弯曲明显。腹部各竹背面两侧各有一个较硬的侧刺突,腹部末端有一对较尖的弯刺,呈“八”字形,末节腹面有一对不分竹的乳状突,黄粉虫雌蛹乳状突大而明显,端部扁平,向两边弯曲;黄粉虫雄蛹乳状突较小,端部呈圆形,不弯曲,基部合并,以此可区分黄粉虫雌雄。

黄粉虫蛹羽化时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65 %一75 % ,最为25 一3O℃ 。湿度过大时黄粉虫蛹背裂线不易开口,黄粉虫成虫会死在蛹壳内;空气太千燥,会造成黄粉虫成虫蜕壳困难,发生畸形或死亡。初羽化的黄粉虫成虫为乳白色,娇嫩的成虫2 天后逐渐变得坚硬,色变褐红,开始取食、交配、产卵。

黄粉虫的几种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二:黄粉虫成虫

黄粉虫成虫体长12 - 20 毫米,体色呈黑褐色,体为长椭圆形,似半片长形黑豆。体面密布黑斑点,无毛,有光泽。复眼红褐色,触角念珠状,有11节,触角末节长大于宽,第一和第二节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节的长度,第三节的长度约为第二节的2 倍。

黄粉虫的几种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三:黄粉虫卵

黄粉虫卵长1 一1 . 5 毫米,长圆形,乳白色,卵壳较脆软,易破裂。黄粉虫卵外被有粘液,可黏附上一层虫粪和饲料,能起到保护作用。黄粉虫卵一般堆集成团状或散产于饲料中。

黄粉虫的几种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四:黄粉虫幼虫

黄粉虫幼虫一般体长29 一35 毫米,体壁较硬,无大毛,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头壳较硬,为深褐色。各足转节腹面近端部有2 根粗刺。黄粉虫幼虫的生长期一般为85-130天,最长可达480天,平均生长期120天,一般经过10-15龄期,即蜕皮1次为1个龄期。

黄粉虫幼虫食性与成虫一样,但喂给不同的饲料可直接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较好的营养,可加快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黄粉虫幼虫喜黑暗,群养较散养生长得好些山于群居时黄粉虫虫体运动会互相摩擦,可促进虫体血液循环及消化功能,增加活动能力。黄粉虫幼虫蜕皮时常爬于饲料的表面。刚蜕皮的幼虫为乳白色,十分脆弱,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虫期。约20 小时后虫体逐渐变为黄褐色,体壁也随之增硬。

黄粉虫老熟幼虫化蛹时会爬到饲料的表面,裸露j 几饲料L 。黄粉虫初化蛹时虫体呈乳白色,体壁较软,隔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体表也变得较坚硬。黄粉虫蛹只能靠扭动腹部运动,不能爬行。黄粉虫的成虫和幼虫随时都可能残食蛹,将蛹作其食物。只要蛹的体壁被咬破一个小伤口,就会死亡或羽化出畸形成虫。黄粉虫蛹期对温度、湿度要求也较严格,如果温度、湿度不合适,造成蛹期过长或过短,都会使蛹感染疾病,降低存活率〕黄粉虫的蛹在25 ℃以上方能正常羽化,在2 0℃以上方能越冬,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环境下很少羽化为正常的成虫。 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饲料营养成分的丰富与否是幼虫生长的关键因素。若以合理的复合饲料喂养.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繁殖率。如果在黄粉虫幼虫长到3 一8 龄期时停止喂饲料,黄粉虫幼虫耐饥可达6 个月以上。

黄粉虫群体中有互相残伤现象。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食掉的危险。成虫羽化初期,刚从蛹壳中出来的成虫,体壁白嫩,行动迟缓,易受伤害;从老熟幼虫新化的蛹体软不能活动,也易受损伤,从正在蜕皮的幼虫和卵期等,都是同类取食的对象。所以,防止黄粉虫自相残伤、取食,是人工养殖黄粉虫的一个重要问题。

黄粉虫幼虫复眼完全退化,仅有单眼6 对。它怕光而趋黑,主要以触角及感觉器来导向,呈负趋光性,成虫也一样怕光,因而养殖场所应保持黑暗。利用黄粉虫的负趋光性也可筛选蛹及不同大小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