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温室培育蝗虫的相关技术有哪些? _昆虫养殖(养蚂蚱的技巧)

温室培育蝗虫的相关技术有哪些? _昆虫养殖(养蚂蚱的技巧)

蚂蚱俗称飞蝗,多了被称为“蝗灾”,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然而有些地方却靠养蚂蚱走上了致富路,蚂蚱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大棚养殖蚂蚱相关技术有哪些?

大棚养殖蚂蚱相关技术有哪些?

1、引种和大棚

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购买,引进蚂蚱或卵均可。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等。养殖棚一般以长方形为佳。可养成虫450只/m2左右。作棚罩用的纱网质料要结实,不能有缝隙,纱网目数要适宜,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

在北方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蝗卵一般在5月即可以孵化。棚址选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利于蚂蚱的生长发育。建棚前必须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所有蚂蚱的天敌消灭干净,这是养殖蚂蚱成功的基础。以上几种昆虫是蚂蚱的天敌,蝼蛄可用灯照结合大水平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蚂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用一次性针管吸取甲胺磷、敌敌畏稀释液注入蚂蚁洞内即可。

为便于雨季排水,棚内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引种前要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备蝗蝻食用。棚内最好保留或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作为蚂蚱的栖息地,以利其蜕皮、羽化等。同时,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蚂蚱的自相残杀。

2、若虫期管理

按2∶1的比例准备无毒土壤、锯末,含水量在10%~15%,铺在2~3cm的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卵上在盖约1cm厚的土,器皿上再罩上1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幼蝗后,用软毛刷将幼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幼蝗喜食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投喂前把饲草用清水冲洗1~3遍。

蚂蚱采食时间在为9~17时,每天为2~3次。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蚂蚱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h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蚂蚱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3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3龄以上的蚂蚱可加喂麦麸,其办法是:用50g白糖加250g水融化后,再放入麦麸500g拌匀,放在棚内的塑料布上、木板上或浅平式器皿中。保持棚内干净,1~2d清棚1次,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蚂蚱经过5次脱皮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d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蚂蚱外,其他的蚂蚱可到市场销售,时间以7月初为宜。

大棚养殖蚂蚱相关技术有哪些?(2)

3、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出鲜黄色。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蚂蚱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2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次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保护层,将卵围成1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保护作用。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覆盖10cm厚左右即可,这样才能保证种卵正常发育,安全越冬。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mm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粒。

蚂蚱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2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2代秋蝗的幼蝗就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准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繁殖的第2代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2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的冰箱内保存。

第2代秋蝗的养殖孵化期在7月20~25日,其饲养过程与夏蝗相同,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是9月中下旬。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勤喂、勤观察、勤清理(变质蚂蚱及时清除)。饲养1~5万只蚂蚱,每人每天用2h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蚂蚱的生命力极强,未出现得病的现象。

4、采收与加工

大量收获蚂蚱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脱色、除臭,再经过洗涤、研磨,压制成各种形状,经调味后制成各种罐头食品。对于偏小、伤残、腐烂的个体以及废弃物经过干燥后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为了便于长途运输,降低成本,可以建冷库,卖冰体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