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一杯生态茶是一条小康之路——浅析贵州生态茶产业的致富效应

一杯生态茶是一条小康之路——浅析贵州生态茶产业的致富效应

采茶季,走在贵州茶区,采摘几颗鲜嫩的茶芽,品味着清新的微风和无处不在的茶香。好山好水出好茶。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生态茶产业格局已经悄然形成。

从种茶、制茶、卖茶、打造品牌、整合三大产业,到美丽生态、增加收入,茶叶成为多彩贵州的美丽名片,茶叶产业发展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为什么一片叶子能长成一个产业,带动近340万人增收致富?近日,记者走进贵州茶区,探索贵州茶业发展的成功之路,揭开贵州茶叶翱翔云端的神秘面纱。

严格控制质量,坚持为世界制造“清洁茶”

“高山青有个神奇的地方,绿水长,云湍雾霭,使茅台沏茶香,翠韵长,湄潭绿芽吐香,遵义暖心,都匀发锐爽,说茶味文化,我说要加健康……”这首《贵州茶香》不仅讲述了贵州茶独特的生长环境,也告诉了世界贵州茶是“健康茶”

贵州茶生态干净。

“翠绿色,嫩绿色的香气,浓郁清爽的口感”,这里的茶香是无法复制的,这只是贵州的特色。贵州作为唯一一个海拔高、纬度低、多云无污染的高原茶区,拥有最适宜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每年培育700万亩茶园,生产天然纯净的生态茶。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贵州坚持以生态无污染、清洁安全为标准的底线原则,让消费者喝上一杯清洁、安全的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质量优势,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贵州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尽自己所能爱护生态环境。发展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茶叶产业,使贵州茶叶拥有了一张无污染、高品质茶叶的亮丽名片。为了保证优质茶叶的持续生产,坚持清洁茶、安全茶、绿茶的目标,贵州坚持绿色防控,推广使用茶叶专用肥,为贵州茶叶优质发展保驾护航。

“我宁愿要草,也不要草甘膦。”在贵州,茶农坚守这一底线,宁愿田间不低产不种草,也绝不使用草甘膦等农药破坏土壤质量,降低茶叶品质。在长期的坚持下,自然开始给这群淳朴的茶农奖励。

凤岗县通过制定“九制”农药管理办法,实施“五级防控”网格化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非法使用和销售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农业投入品经营“有记录、责任可追溯的销售”机制,建立了全县500多家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信息库,有效监管了全县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铜仁市率先制定和发布全省抹茶生产加工地方标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茶叶粉碎和抹茶生产线,建设符合清洁、标准和无菌要求的加工车间,加强生产环境卫生控制,实施“清洁、全程清洁”加工。去年全市抹茶产量达到1306吨,产值3.6亿元。

高标准带来高质量。数据显示,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进行的茶叶质量安全抽样检查中,贵州茶叶连续10年合格率达到100%。

瞄准市场,高标准打造贵州“茶叶品牌”

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贵州茶叶成为贵州绿色农产品的名片,吸引了无数目光。

“从第一个茶园区开始,贵州一定会成为茶产业最大的省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华坚信,“贵州茶”的标签一定会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

贵州位于茶叶原产地的核心地带,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产茶的高原省份。虽然历史上贡茶和名茶屡禁不止,但由于种植面积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贵州茶一直徘徊在中国主要茶叶省份的第一方阵之外。除了“都匀毛尖”和“湄潭崔涯”,很少有名茶品牌。

2014年发布《贵州省茶叶产业推进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打造2个以上国家级名牌,培育5个以上知名品牌,不断提升贵州茶叶的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清洁生产线、总产量和总产值大幅增加。贵州省的国外茶叶营销网点和出口行业大幅上升。为贵州茶业打造品牌、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常务副厅长胡成胜介绍,贵州坚持“秩序为王、务实有效、防疫为关键”的总体要求,以“1+N”模式举办贵州茶业博览会。同时,通过组织各种产销对接,建立北京多彩贵州茶业促进中心,推广第一批“贵州绿茶”,贵州茶叶的市场份额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品牌创建方面,贵州提出了通过主导重点品牌打造贵州茶叶品牌系列的发展思路。建议依托贵州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少、多云天气的地理优势,大力实施贵州茶叶品牌战略,即绿茶以“都匀毛尖”、“湄潭崔涯”为重点,红茶以“遵义红”为重点,大力支持“贵州抹茶”、“石阡苔茶”、“瀑布毛峰”等大众品牌建设。贵州形成了以“贵州绿茶”为先导,多品牌集群发展的贵州品牌之路。

[/s2/]促进农村振兴,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S2/]

“江南千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云贵争江南。”每当春天来临,贵州的第一缕阳光、第一缕清风、第一缕细雨,唤醒的不仅仅是寂静的高原,还有寂静的高山,还有在这里扎根百万年的茶树。

“我们家离这里不远,骑自行车要20多分钟。刚才农活不忙,就去这里的茶叶基地打工赚点钱。动作快的话,一天捡个三四斤没问题,能赚100多块。很好。反正是闲在家。”住在盘州市普谷镇播求村的常远在采茶时告诉记者。

茶产业给老百姓带来稳定的收入,这只是贵州省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典型例子。

湄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湄潭县农村改革成果,以茶叶和旅游一体化为主要形式。创新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生态茶产业发展惠及千家万户。梅江街河套坝村茶园面积超过1.2万亩,茶叶企业62家。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000多元。以茶为纽带,村民进城卖茶,城市人到农村打工。城乡互动自然而紧密。

雷山县依托当地良好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茶产业在旅游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增添色彩”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茶叶种植、加工、旅游产品创作等方式,将第一、第二、第三产品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生态与发展的融合,达到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的目的。雷山县现有茶园面积16.24万亩,茶叶企业、合作社156家,年加工能力4000多吨,常年带动4300多人工作,年人均收入1.5万元。

到2020年底,贵州茶园总面积700万亩,茶叶企业5746家。茶叶年产量43.6万吨,总产值503.8亿元。茶叶从业人员340万人,年人均收入1.2万元。

目前,贵州茶业已从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了从规模和数量增长到质量和效益的快速转变。

一杯生态茶是一条小康之路——浅析贵州生态茶产业的致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