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为“智能大米”整个产业链打造新模板

为“智能大米”整个产业链打造新模板

为“智能大米”整个产业链打造新模板

大窑尾农场无人机作业现场。王桂娟

生产端有农业大数据培育基地的“云”。加工端升级为柔性智能碾米机和智能码垛生产线,供应端通过电商平台与电商互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从餐桌到天头,所有米制品的质量都可以追溯到...安徽农垦正在打造“智慧水稻”整个产业链的新模板。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米生产老粮商,我们依靠自我改变的勇气和一个科技‘核心’,在两三年内初步完成了从传统大米到‘智慧大米’的转变!”安徽省农产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登松说。

2018年,安徽农垦将把大曲圩农场、罗罗米业和农产品公司整合为一个一、二、三次生产一体化发展的米业板块。改革后,农垦农产品有限公司显示出活力,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粮食加工、仓储物流、商业连锁的龙头企业。生产、加工、供应三大产业的链条形成了闭环运行。经过几年的磨合,农产品公司逐渐提高了“龙头”地位,在天长市及周边地区释放出新的区域影响力,带动了周边市、县、镇1万多农民,罗罗米业种植优质稻米的年订单面积达到6万多亩。

王登松认为,“整合”的第一步只是规模发展的第一步。随着大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产业链“智能大米”是核心竞争力。

智能生产链颠覆了传统的基地生产模式

2016年,投资150万元的农业物联网项目落户大年尾农场。一开始有人不喜欢这个投资小的项目,甚至质疑这个只埋了一些探头和传感器,做了大数据屏的东西可能“没用”,但毕竟没用。

农业专家崔海军已经研究小麦和大米30多年了。他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能农业云”APP,关于当前小麦苗情和土壤肥力的数据一目了然。物联网自动分析远程智能虫情测量灯、远程智能孢子捕捉仪等高科技智能设备采集的相关数据,然后快速发布病虫害预警,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便捷服务。

过去,病虫害信息是由农业技术人员在田间肉眼收集,经过预先判断后,书写并向农民分发纸质信息。信息发布不准确不及时,有时候信息防控期已经过去,然后手机短信发的也没快多少。现在通过传感器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智能准确,为准确用药提供科学保障,省时省力。“过去,种田靠经验。现在有大数据就不一样了!”崔海军说。

物联网的准确性也体现在肥水管理上。大数据可以分析整个田地的数据,建立智能配肥系统,从而根据产量模型进行配方施肥。这不仅可以实现精确施肥,而且有助于减少肥料,提高小麦和水稻的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物联网在农业机械的管理和应用上更加精细化。农场服务公司负责人张凌云介绍说,物联网有“植保无人机监控系统”和“农业机械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控农机作业,使作业更加高效、准确。“有了物联网系统,至少解决了农机服务的‘假操作’问题。”

大年圩农场的农业智能不仅体现在物联网上,而且被无人机广泛应用。2018年,农场公司引进12架植保无人机,彻底改变了农场公司传统的重型植保作业模式。农民只需要在移动APP上下单,专业的植保服务团队会安排团队成员进行飞行防御,农民可以通过手机记录和掌握整个过程。无人机每小时可作业60亩,每亩喷洒量达到1000ml。相对于人工,可以节省50%以上的农药用量和90%的用水量,更不用说节省劳动力和提高效率了。

同时,将水稻种植、收获、仓储、加工、检测、销售等环节的所有信息录入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由追溯软件生成二维码,形成完整的水稻质量追溯系统。

智能加工链引进国际先进碾米技术

农垦农产品公司从传统大米向智能大米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智能大米加工的创新。

迈道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新型经济企业,致力于粮食加工业的双重创新。小麦、大米引进“智能谷物分层粉碎装置”,实现了原理、结构、系统上的“三大颠覆”,解决了大米加工行业长期存在的高粉碎、高能耗、大米温度高的痼疾。

郭亮武汉研究设计院教授级总工程师谢建表示,目前,世界碾米技术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代碾米技术还是原来的糯米,第二代碾米机还是普通的螺旋推进器。它的硬伤害是碎米率高、能耗高、米温高;迈道集团推出的专利柔性智能碾米机(即“智能谷物分层粉碎装置”)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碾米技术,堪称第三代碾米机,实现了大米加工中的“三低”(低温干燥、低温储藏、低温升温加工)创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安徽省的推广是第一次。该项目正常运行后,将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大米质量对大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吨米加工效率提高150-300元,产品破碎率降低75%以上,产品温度降低70%,产品口感和货架期大大提高,吨米能耗降低50%-70%,胚留率达到80%。

2020年8月,麦岛集团与安徽农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麦岛集团为安徽农垦提供了全套“智能谷物分层粉碎装置”及总体技术方案,对罗大米产业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新型碾米示范生产线。计划在合肥建立大米副产品技术创新中心,在天长市或省内其他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第一个区域性大米加工中心。

去年年底,水稻车间安装了智能谷物分层粉碎装置,建成了全省第一条柔性智能碾米生产线。最近设备调试已经完成,即将投入试运行。

2020年5月,洛米工业投资180多万元对大米加工包装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人均劳动效率提高了近六倍,每年节省人工成本近30万元。

供应端云平台布局两个“三角”大米策略

2020年6月,汇集全国13个垦区优质农产品的万科E旗舰店在合肥开业,揭开了农产品营销的序幕。

在此之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前所未有的市场寒流,农产品超市的子公司万科农资超市试图通过微信小程序和平台直播,拓展在线渠道,探索新的产品销售模式和商业模式。超市的“小二”经常深夜囤货,清晨给“老铁”分发新鲜果蔬,通过安全的社交距离把货物送到“最后一米”。在非常时期,超市不仅展示了国企在保障供给方面的作用,还与客户建立了“患难之交”,留住了一批铁杆消费者。

农产品公司也在合肥部分社区放置智能碾米机。碾米机里有新鲜的大米。消费者根据需要选择适量的大米,碾米机现场自动研磨新鲜营养的胚芽米。客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自动支付。智能碾米机后台由大数据平台云控制,每天监控,实现无人值守销售。“每天吃新米的感觉真爽!”群众都说了。

王登松介绍,下一步要树立系统理念,加快“智能水稻”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智能农业系统的各项数据信息和功能,继续引进地理遥感、农业监测、农机调度、自动导航、精准作业等。农业物联网设备,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定制企业管理ERP系统,优化运营模式,改善与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模式。推进智能粮库建设,利用粮情监控、智能监控等智能设备保障粮库粮食安全。准确定位,建立高效的供应商合作和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在全省和长三角地区形成100个“万科电子家园”。大米产品主要以长三角市场为主,同时布局珠三角“云销售”网点。

为“智能大米”整个产业链打造新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