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水稻+”模式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水稻+”模式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水稻是湖北省最大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3500万亩,总产量约1900万吨。就面积和总产量而言,它在中国排名第六和第五,是中国主要的水稻生产省之一。近年来,湖北以实施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准确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推进“水稻+”绿色高效模式,引领全省水稻产业优质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效率:从“单兵作战”到“群体作战”

多年来,产学研脱节、协同创新不足、难以有效满足产业需求一直是农业科研领域的“老大难”。湖北入选全国首批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后,科学制定了《湖北省水稻+模式协同推广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生产、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和新商业实体市场运作优势,定向选择2所涉农高校、4所省市农科院、20个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和16个新商业实体。构建“多学科合作、深度广泛参与”的协同推广体系,由原来的推广体系“单兵作战”向推广体系、科研院所、新学科“群体作战”转变,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整体效率。

协同推广体系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准确定位水稻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汇聚优质学科、优势产业和优秀人才,建立“2(技术负责人、推广负责人)+8(推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X(技术专家)”的“水稻+”协同推广团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全方位”、“全链”无缝对接。

湖北省按照“省市协调、县乡结合、乡镇引导、村服务”的思路,参与省、市、县、乡镇、村(社区)级“水稻+”协同推广,共同打造示范模式,将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有效加快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从“零敲碎打”到“全面规划”,整合“米+”绿色高效模式

如何发展「米加」?在协同创新基地中,可以实现多技术集成、多产业集成,可以借鉴绿色适用技术,从“零敲碎打”到“全面规划”的过渡,可以实现重大农业技术的集成、成熟、示范、推广和应用的无缝衔接。湖北省整合了四大类九种“米+”模式。通过创建和服务不同地区的中等规模商业实体,整合和推广了符合湖北资源禀赋的中稻-再生稻-绿肥(油菜)绿色高效模式、水稻-香菇绿色生态高效模式、水稻和对虾生态养殖、水稻和甲鱼生态养殖等四大类九种“水稻+”模式。

南漳县的“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充分利用收获的稻草和温光资源种植大球盖菇,每公顷消耗稻草7.5万吨,大大提高了稻草的综合利用率,每公顷可产鲜菇6万吨,不仅促进了冬闲田的发展,也丰富了“菜篮子”。

大武县的水稻+鸭模式,荆门市的水稻+西瓜模式,潜江市的水稻+小龙虾模式,在基本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可以收获一到两季的水(禽、果)产品,既优化了种植养殖结构,又丰富了供应类型。

目前,各种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正在湖北开发推广。湖北省先后制定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中稻-再生稻-油菜”等多项技术规程,出版发行了《湖北省潜江市稻-虾共作示范图》,潜江市“稻-虾共作”技术规程作为国家标准发布。“稻-虾养殖”、“中稻-再生稻-油菜”等是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潜江“米虾养殖”的生产模式,潜江龙虾餐饮加工行业的人才和技术,远销全国各地。

从单一种植到复合产出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洪湖市熊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模式颠覆了人们对稻田的传统认知,即田间种植绿色水稻、水中种植小龙虾、水面种植水生蔬菜、垄上种植果树。这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新型水稻生产模式。

事实上,在湖北,不仅生态水稻,虾、龟、蛙、菜等门类都是从稻田里长出来的,从单一种植转化为复合产出,实现了“一田多收”。

模式创新带来了效益的大幅提升。通过筛选优良品种和配套节肥节药的绿色生产技术,“水稻+”的部分绿色高效模式实现了“鱼100斤、粮1斤、万元”。

据湖北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统计,稻-渔共生模式的平均效益是单稻的3-5倍,其中水稻亩产600公斤左右,小龙虾亩产150公斤以上,平均亩产纯收入2000-3000元。“有机水稻+大球盖菇”模式,大球盖菇种植收获的秸秆,每亩消耗秸秆约5000公斤,每亩收获有机水稻400公斤以上,每亩收获鲜菇4000公斤,平均每亩纯收入7000元。

另一方面,“水稻+”生产模式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而且维护“绿水青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潜江市、监利县、公安县等地,推广以“米虾共生”为代表的稻鱼共生模式。与同等条件下的水稻单作相比,每公顷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了30%以上。钟祥市、应城市、团风县等地,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相比,每公顷化肥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40%以上。在石首市、大武县、仙桃市等地,推广以“米+鸭(蛙)”模式为代表的稻禽合作模式。通过最大化生态控制功能,全过程绿色生产,农药使用量减少9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50%以上。

稻粮协调、稻粮轮作、稻渔共生、稻禽合作……多种“稻+”生产模式让湖北的田地精彩纷呈,约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5%,引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水稻+”模式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