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近1000万人完成了扶贫搬迁任务

近1000万人完成了扶贫搬迁任务

2020年12月3日,在国务院办公室召开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960多万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全部摆脱贫困。

“十三五”期间,建设安置房266多万套

新闻发布会上,异地扶贫搬迁群众代表罗特别激动。罗的家乡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斗地村,是贫困最深的地区之一。2016年7月,包括斗底村在内的58个村的1,109户4,685名村民搬进了新民社区,这是田明在惠水县的安置点。四年多来,罗作为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带领拆迁户“挽起袖子,埋头苦干”,努力实现“搬迁、稳定、致富”。

罗和新民社区是中国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国家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设安置房266万多套,新建或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多处,文化活动场所4万多处。960多万建立档案和建立卡片的穷人都搬到了新家。

以“扶贫攻坚”为例

“这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又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堪称世界人类移民史和减贫史上的一大壮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赵说。

2015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异地扶贫搬迁电视会议,对十三五规划异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拉开了新时期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序幕。“新时期扶贫搬迁被称为扶贫攻坚的第一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扶贫攻坚是硬骨头,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国家发改委区域振兴司司长童说。

近千万贫困人口面临着“一方不能养另一方”地区的扶贫开发问题。异地扶贫搬迁的实施,使这些贫困人口从原来居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有保障的新房,解决了长期困扰的“两保不愁三保”问题,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国近五分之一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任务

“要在5年内完成近1000万人的扶贫搬迁,相当于三峡移民的近8倍。规模和时间都是前所未有的。”童说,这是空中国扶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空世界扶贫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些地区大多是山区、高寒地区,生态条件非常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特别是三区三州,扶贫搬迁需要面临适宜搬迁安置空等严重问题。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实施这样一项大规模、艰巨的伟大工程。”童对说:

继续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

2019年以来,随着扶贫搬迁任务陆续完成,这项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后续支持。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后续支持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指导。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2个部门,进一步颁布了《2020年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25项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安置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安置区的产业培育和就业援助,加强安置社区的管理,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赵表示,在总体框架下,有关部门不断推进和完善相关措施,先后出台了就业援助、社区治理、安置房房地产登记等一系列专项政策,各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体系逐步形成。

资金来源是后续支持的关键。为此,有关部门狠抓融资方式创新,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五年来,中央预算安排投资800亿元,煽动专项建设资金、中长期低息贷款、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群众自筹等各种资金。,总计6000亿元,大大提高了人均建房补贴标准。

准确的区域支持和分类支持是促进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对超大型安置区、大型安置区、中型安置区、小微安置点和分散安置户的分类进行有效指导,推动对每个安置区和每个被安置人及时有效的后续救助。

赵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结合推进农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精确分区、分类政策,进一步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实现拆迁户稳定就业、逐步富裕的目标。

近1000万人完成了扶贫搬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