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过早断奶

很多农民为了让野猪早点繁殖,让小猪早点上市,提前人工断奶。由于野猪乳腺不发达,产奶量小,放奶时间短,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矮小,体质虚弱,对环境和胃肠功能适应性差,易患病。根据多年饲养观察,幼龄野猪断奶最好45天。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饲料不合理

野猪天生对粗粮有抵抗力,喜欢吃草和青菜。青饲料占70%,食量小,一天只需喂两餐。但是有的农民养野猪,都是全价饲料喂养,让野猪长得太胖,导致没有发情。虽然通过增加运动量和限制喂养可以正常发情,但是时间一般会延迟几个月,不仅耽误时间,而且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不注重防疫

许多农民不重视疫苗的使用,疫苗不规范,不科学。科学免疫应以当地疫情为基础。

此外,一些农民的卫生防疫观念薄弱,农场被闲人随意参观,消毒措施很少。事实上,消毒是预防疾病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一个养殖场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在养殖场、生产区、养猪场入口处设置三重消毒池。人们进出时必须消毒和更换工作服。13年来从未发生过疫情,可见防疫的有效性。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不注重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

猪的排泄物很多,容易引起细菌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猪舍能保持清洁,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消除疾病的感染。然而,目前大多数农场卫生条件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众多。据报道,一只苍蝇可以携带600万细菌,容易引起疫情和疾病的爆发,影响养殖效益。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不重视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

虽然野猪的抗病能力比家猪强,但是还有很多养殖技术需要掌握。目前,一些养猪户在引进过程中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导致养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在饲养过程中不注重技术学习,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采食量、饮水量、活动量、排便量的变化,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野猪养殖技术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