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成为18年来最高的价值
价格疯了。三天,均价每斤涨了5毛钱。
简单实惠的大豆今年真的很骄傲。自10月收获季节以来,大豆价格一直在上涨。目前,全省部分地区大豆价格已超过2.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高出约50%。11月18日,代表国内大豆价格的黄大豆一号期货指数升至5410元/吨,创18年新高。
大豆变成“金豆”,农民更不愿意卖;交易者收集豆子有困难;加工企业别无选择,只能收紧销售,甚至不得不停产,以消化原材料的高成本。
外界盛传,今年大豆“波澜壮阔”,每公斤粗粮将突破3元。然而,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舍不得卖和不卖近60%的大豆仍掌握在大豆农手中
宝卿大豆种植户老王今年收获的大豆只卖出了40%,其中60%都“握在”他的手中。最近老王怕交易员上门,关掉手机玩“失联”。看到豆价火箭般的上涨,法老后悔的肠子都没了:他没憋住气,把40%以2.45元/公斤的价格卖掉了;我坚信我手里的60%一定会突破每斤3块钱,赚的更多。
与老王的心态不同,11月中旬黑河红边农场的傅万荣在90多块地里卖出了40多万斤大豆。“没有遗憾,我们卖菜也是这样,不能只盯着最高价!”58岁的有钱人很开心很幸福,说自己挺开放的。
今年的大豆价格上涨如此之大,以至于种植大豆30多年的老富豪们都不知所措。9月初,交易员开始上门,索要收豆价格。我认识身边的朋友,但我没有屏住呼吸。国庆刚过,我就以2.05元/公斤的价格卖给了交易员。现在,我看到一个月内,一公斤增加了5美分。
价格涨了,我们以为会赚更多的钱,大家会更开心,但是他们更担心。农场里的麦田里长满了大豆,上面覆盖着防水布以备储存。每天都在想自己还能不能再涨,明天眨眼的时候价格会不会开始跌。“不知道节日要不要卖!”老富说他的一个“豆友”一天打四次电话,这是一个主题——“现在卖掉,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高点,差不多就行了。”
现在价格完全由市场来定。豆农不再集中卖粮,而是更习惯在家里卖。大家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行业价格也越来越透明。“卖跌了,就不涨了。”豆农普遍的心态是舍不得卖。该省许多交易员表示,价格上涨越多,越多人认为市场前景越好。目前,大约50%到60%的大豆仍然储存在大豆农民手中。
很难找到一颗豆子。一些加工企业被迫停产
中国最早的大豆深加工企业山东王禹生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中下旬提前经历了一个“寒冬”。
“一豆难求”的困境迫使这家知名企业停产10多天。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因为原材料跟不上而停产。“豆农可以站起来,贸易商可以站起来,但是我们加工企业受不了!”山东王禹生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振江表示,下游食品企业不断压单,但企业储存的豆量并不大,只够维持半个月左右。
“黑龙江大豆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选择的原因。”徐振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三个加工厂,平均日需求量为2000吨大豆。几年前,企业总是从贸易商那里购买大豆。毕竟,他们无忧无虑,不太在乎被中间商支付差价。但是,今年的情况很不一样。大豆太难收割了。大豆农和贸易商都是“抓豆不卖”。企业也放下了自己的“身体”。销售人员在秋初到达前就下田了,是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发现的。
“我们公司有30多人负责采购原材料,从9月20日开始就在黑龙江省各大大豆产区!最远的采集点安排在沉没。除了设立收购点,公开透明的收购价格,挨家挨户走访大豆大户。”九三食品有限公司原料采购总监郭春江表示,自己努力了一个多月,但是因为布局比较宽,起步比较早,所以觉得有点幸运。与其他企业相比,情况稍微好一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每斤粮食毛价上涨了8美分,直接影响就是产品利润几乎都在土地上。
对于这些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企业来说,接下来的日子不容易,生产成本高,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益。郭春江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一般不会贸然提高产品价格,除非迫不得已,所以大豆原料成本上涨只能内部消化,销售收紧。幸运的是,因为他一直关注价格波动,企业做好了储存准备。
记者了解到,高价断货的状态导致一些小加工企业干脆倒闭停产。“价格太高,达不到成本,不赚钱。”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在困境中,交易者在最繁忙的季节打开了“释放”模式
董,通江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经理,从事粮食贸易近20年。记者给他打电话时,他正闲着。
电话那头,他无奈的笑着说:“现在我不收豆子,也不卖豆子,所以我很好。”从十月初开始,董就在手机通讯录里给几十个合作多年的豆农打电话。最多的一天,他接连打了60多个“求豆”电话,但几乎都被拒绝了:“我家不急着卖,等着瞧吧!”
不久,他的手机被大豆加工企业炸了。以前,他不喜欢“照顾”他的大企业和名企。他主动来到门口,彬彬有礼地问他手里有没有大豆,有多少是圆的。
南方有几家小规模加工企业,因为“破豆”而不得不停产。从10月中旬开始,几家大企业就“绕过”他,直接派人到农民家里收豆子。
不仅仅是豆农在忙着囤豆,交易者也不急着卖豆,希望市场前景表现好,利润更大。听说富锦当地农民存了不少余粮豆。哈尔滨国泰种植合作社的杨国泰特地从巴彦赶过来,希望能多收集一些。“想买就买不到。要卖就卖不了!”杨国泰觉得自己左右为难。
据记者采访,今年国内大豆价格上涨较快,黑土地也引起了国外贸易商的关注。大豆深加工产区企业补货意愿强烈,北上黑龙江“抢豆”。
周六晚上,湖南某贸易公司的女负责人接了记者的电话:“你是黑龙江的电话号码!你有豆子吗?”她告诉记者,一个3万吨的俄罗斯大豆已经准备好运回。前几天,她突然接到卖家的通知:要么涨价,要么终止交易。“现在很多下游客户天天给我打电话要豆子,忙得不可开交。”她说公司也在黑龙江找优质大豆,毕竟还有那么多客户等着大豆生产。
暴涨背后的三方博弈形成了价格上涨的闭环
今年大豆价格一直在上涨。虽然中储粮已“推低价格”,并在多个产区上市大豆,但收购价格大多在2.15-2.20元/公斤之间,低于当地大豆价格,但作用不大,难以抑制大豆价格上涨趋势。
当然,不仅是黑龙江大豆价格飙升,淮北地区的大豆也在今年8月份出现了价格上涨的迹象。11月18日,在全国各地的大豆价格表中,河南、山东、江苏的粮食总价格均在3元/公斤左右波动。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顾分析说,导致大豆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从我省的天气情况来看,“十一”前后雨量较多,大豆收获季节推迟了半个月。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供应市场的大豆数量减少。受疫情影响,俄罗斯大豆回归周期长,供需缺口扩大,大豆价格上涨。在市场的迫切需求下,一些交易员开始扩大囤积。从收获季节开始,每天一个价格几乎每天都在上涨,许多大豆种植户因为“卖低不卖高”而不愿出售。大豆在市场上的流通减少了,让下游企业头疼的原料加工企业只能涨价收大豆,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涨价。
另一方面,与玉米(2652,-1.00,-0.04%)和水稻等经济作物相比,大豆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并没有优势。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去年国内大豆产量181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进口量约为国内产量的5倍。今年,各种特殊因素交织在一起,进口大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供需缺口较大,大豆价格继续上涨。
今年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会影响明年地租的上涨。如果明年达不到今年的大豆价格,对中小农户会有一定的风险。价格波动明显,加工企业的风险也在增加。
豆子价格什么时候会降温?"情况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改变。"根据顾的分析,国内大豆的总供应量与前几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目前,主要原因是大豆没有出售,导致流动性差。该省最近变冷,面临下雪天气,这可能会给大豆储存带来压力。一旦大豆库存集中释放,可能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此外,大豆价格的未来走势取决于农民、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博弈。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上下游博弈,就要刺激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增加产量,弥补供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