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走出“无人区”,连接产业——西藏极高海拔生态移民点的新生活

走出“无人区”,连接产业——西藏极高海拔生态移民点的新生活

新华社拉萨10月24日电:走出“无人区”,产业串联——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点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汤涛

金秋时节,雪域高原处处金黄。在拉萨西郊,城里人带着家人来到卡琳(藏语,相当于野餐)。服务员美珍在“木加乐”来回穿梭,忙着给客人上酥油茶和青稞酒。帐篷里不时传来欢快的歌声。

梅真是西藏那曲市尼玛县马融乡嘉陵家村的村民。她现在的地址是拉萨市对龙德庆区古戎镇嘎冲村,这是尼玛县马融乡的一个海拔很高的生态移民安置点。2018年6月,马融乡262户共1102人集体搬迁至800公里外的嘎冲村。

搬迁前,藏北羌塘草原有100多只羊和20头牦牛。从她记事起,全家人就一直生活在大自然赐予的草原上。

“马融乡总面积4.68万平方公里,比海南省国土面积还大,很多都是无人区。”马融乡的乡长肖说,那里的平均海拔是5000米,而且空气体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即使在夏天也会下雪。许多村民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长期放牧造成的高海拔、恶劣气候、恶劣生活环境和严重的草原退化是包括马融乡在内的许多极高海拔地区居民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计划在八年内搬迁日喀则、那曲和阿里20个县97个乡的13万多人,马融乡成为第一个搬迁区。

从辽阔的大草原到占地1000多亩的安置点,每户拆迁户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一套新房,水电入户,网络覆盖。安置点的医务室和活动中心都有,村民自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

但是,大家最担心的是,告别传统放牧之后,未来的生活该何去何从?为此,那曲市政府筹集了5000多万元工业资金,在马融乡安置点生活区外新建了牦牛养殖场和绵羊育肥场,并组织村民发展“畜牧业”。离安置点两三公里是拉萨新建的大型景区“湘雄梅朵”。在那曲市政府和市高层搬迁办公室的倡议下,来自马融乡的80名村民前往景区表演民间舞蹈和草原骑射。

“我们把发展工业和安置就业放在搬迁后续工作的首位。”在即将开幕的“木家乐”体验帐篷里,小弘强谈起了安置点的产业安排。

“马融乡人口迁出后,我们成立了村民入股的集体企业,承担剩余牛羊的放牧和管理;还建了一个养羊场。羊运到拉萨销售之前,需要放入育肥场进行3个月的快速育肥。”小弘强说,从羌塘高原下来的羊肉质鲜嫩,很受顾客欢迎。

不久前,安置点启动了扶贫停车场项目,将在冬季之前完成。这个靠近青藏公路,集停车、住宿、餐饮、洗浴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将成为货运车辆进入拉萨前休息的重要停靠点。在以前的安置点,沿着街道修建的几十家扶贫商店也有望随着停车场的运营而繁荣起来。

肖弘强介绍说,搬迁以来,马融乡654名劳动者共转移就业岗位403个。“未来,随着这些相互支持、形成链条的工业项目的成熟,马融镇的劳动力有望实现在家就业。”

迁穷巢改穷业并举,安居乐业并重。在扶贫搬迁过程中,西藏自治区努力让贫困人口搬迁、稳定、逐步致富。通过发展产业、实施技能培训和组织就业转移,12.3万转移到扶贫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占劳动能力的87%。

走出“无人区”,连接产业——西藏极高海拔生态移民点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