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后,4000万农村婴儿食用了营养餐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后,4000万农村婴儿食用了营养餐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决定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午餐,不能提供午餐的学校可以选择加餐或课间餐。膳食,尤其是正餐,应主要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

这10年来,这个计划的实施效果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记者进行了采访。

就餐条件不断改善,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每天中午三菜一汤,可以开心了!”和朋友一起吃午饭,让贵州省思南县汤头小学五年级三班的王玉康每天午休的时候特别开心。过去,中午下课铃一响,很多孩子就赶回家,放下碗和筷子,赶去学校。有时候,他们的家人忘了做饭,只好在路边摊凑合着吃。既然学校有营养的午餐,孩子们就不用再这样了。

根据现行政策,中央政府向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学生提供每人每天4元的膳食津贴。"营养改善计划必须尽力而为."据教育部教育督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补助标准主要以农村居民年人均粮食消费支出水平为依据,全部用于为学生提供伙食,食堂的运营费用和职工工资由地方财政承担。考虑到农村物价水平低,这样的安排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就餐需求。目前,全国29个省的1762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4.57万所,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4.12%;受益学生4060.82万人,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42.4%。

“学校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标准提供三菜一汤,每餐都有肉,一周不重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场小学校长王龙介绍,为了做好营养搭配,食品供应企业专门聘请营养师配方,并经镇教育管理中心审核。每隔一段时间,学校会结合孩子的饮食习惯,反馈给供应商,及时优化食谱。

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安全,家长也更放心,很多地方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生的就餐条件。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从2012年开始,该县为食堂条件落后的学校购置保鲜柜,逐步扩大学校食堂。玉龙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杨小全表示,目前全县110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有92所实现了食堂就餐,其余18所学校不具备食堂就餐条件,企业每天按食谱发放营养午餐。

中小学生时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均衡饮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思南县汤头小学校长吴大泉观察到,孩子吃好,休息好,体质变化明显。每年11月都有校运会,近两年的全校长跑成绩不断提高。

今年5月,教育部教育监督局(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总结报告》,表明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跟踪监测数据,2019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各年龄段男女学生平均身高分别比2012年增加1.54 cm和1.69 cm,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06 kg和1.18 kg,高于我国农村学生的平均增长率。

"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了社会公平的底线."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任春荣表示,农村家长大多务农或外出打工,往往没有时间给孩子做午饭。另外,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家和学校距离较远,学生回家吃午饭不方便。营养改善计划使儿童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并使父母能够投入更多时间工作以增加家庭收入。

把握食品安全“红线”,推动全链监管机制形成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和各级部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持续稳定投入,切实把握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平稳有序实施。2011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营养膳食补贴1472亿元。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红线”意识,提高中小学食堂“明厨明灶”覆盖率。

每年新学期开始前,玉龙县九河中学都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晚餐测试会。“让大家参与到学校食堂的监管中来,保证饭菜的质量。”九河中学校长杨仕省说。

为了保证饭菜质量,学校与餐饮企业签订了责任书,要求企业按照协议和合同提供符合营养标准的牛奶和鸡蛋。“县营养办制定了营养餐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每个校区都设立了专门的岗位,对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消毒、食品储存和配餐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建立了食品样品监控系统和台帐管理系统。样品保留时间不少于48小时。”玉龙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建梅介绍说。

去年3月和9月,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对全区中小学食堂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学校食堂的原材料采购台账、食品抽检记录、食品流通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

——严格执行基金管理制度,保持基金保障的“底线”,确保国家营养饮食补助“一分钱都要吃进学生嘴里”。

“这笔钱被国家用来改善学生的生活。必须专款专用,每一笔开支都要谨慎。“吴大泉说,学校每周结算伙食费,定期公示,学校工会随时监督。思南县教育局成立了营养改善领导小组,组织县发改委、市监察局、学校等单位对各类食材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综合定价,确保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营养餐经费由学校财政局管理,校长看不到钱。”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技术局营养办公室工作人员葛迪介绍说,营养改善计划得到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根据在校天数和在校学生人数,按学期分配到区教育局,然后直接和中标的蔬菜供应公司对接。各学校应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如实报告学生人数。同时,应当公开公布营养餐经费的使用情况,采取食谱和享受营养餐的学生姓名,并接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监督。

去年8-10月,教育部派人到四川、云南等地,深入基层一线学校和餐饮企业,对当地营养改善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调查和整改。教育部教育督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项整治,各地粮油及原辅材料等散装食品“四统一”招标制度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学校领导陪餐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已全面实施,全过程、连锁监管局面基本形成。

建立健全营养配餐制度,确保学生吃饱吃好

两年前,福建省尤溪县被列为省营养改善计划大宗食品和原辅材料“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协调监管”试点县。“针对中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对营养的不同需求,我们要求省营养师协会的专业营养师制定有数量和价格的食谱,每天及时发放新鲜食材,保证学生营养均衡。”尤溪鲁生贸易有限公司承担了采购和配送任务。该公司负责人陈一智介绍,目前已与福州、厦门、尤溪等地的20多个种植基地和供应商对接,配料已通过市场、供应商、鲁生公司三道检验关,合格后入库分拣留样。

“比起代购和代购,配方搭配是一个大工程。现在县城平台统一分配食材,搭配菜谱,学校食堂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精细化管理上。”尤溪五中学生食堂经理黄能坦说。

去年年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一些地方仍存在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计划的实施效果。

“从研究情况来看,运营资金投入和劳动力素质是进一步提高饲养质量的核心。”任春荣表示,运营资金不足容易导致员工不稳定,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厨师和食堂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效果不理想。目前,在大多数地区,不可能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和季节变化来制定和调整学校的喂养食谱。食堂管理员和有教学背景的厨师讨论确定一周食谱还是很常见的,很少有学校配备营养师。

对此,《通知》明确提出“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做好营养健康监测”。一方面要求地方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加大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营养和餐饮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切实增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营养餐覆盖的对象主要是按地域划分的。任春荣建议,根据中国国情,进一步提高粮食供应质量。在继续实施“4+X”粮食供应模式(中央补助4元,学生可支付一定餐费)的基础上,还应实施差异化的家庭补助政策。“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精度的提高,实施差别化补贴模式有了一定的基础。补助对象的认定要从区域目标法转向人群目标法,优先增加对已建立卡家的学生和教学点学生的补助。逐步建立分级分类补贴制度。”

就喂养标准而言,安徽省金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坦言,随着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的需求逐渐从“吃好”向“吃好”转变,原来每人每天4元的补贴标准逐渐跟不上需求,需要视情况做出适当的改善。

教育部教育督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食品价格波动对饲料原料采购的影响,正在积极与中央有关部门合作,推动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食品补贴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府、家庭和社会力量分担食品费用的机制,探索建立食品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学生吃得好、吃得好。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后,4000万农村婴儿食用了营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