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在北回归线附近,占地2000多平方公里的大瑶山绵延耸立,成千上万的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日夜守山,与贫困作不懈的斗争。

时光荏苒,如今大瑶山,一幅五彩缤纷的幸福画卷缓缓展开:从闭塞落后到四通八达,从过度需求到与山共美,从基本温饱到追逐梦想,广西大瑶山在“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中,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社会。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镇六段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拉家秘境”(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告别街区,迎接新生活

在大瑶山主峰唐生山脚下,清澈的滴水河将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横村屯与对面的马路隔开。“夏天有洪水时,你不能过河。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走十几公里山路。几座桥建好之后,就被水冲走了。”52岁的瑶族妇女苏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困难。

精准扶贫以来,在帮扶单位和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一条铁路“幸福桥”和一座水泥桥,终于建成了横村屯通往外界的通道。靠近圣堂山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让横村屯一下子火了起来。

苏的家去年改成了民宿,节假日期间房间总是提前预定。忙的时候,苏有多重角色,白天管理民宿,充当导游,晚上参加民间表演。在去年自己的民宿开业之前,她特意做了一套高品质的民族服饰穿在身上。“我想把我们生活的美好完全展现给游客。”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在广西金秀县横村屯,村民苏正在打扫他民宿的客房(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郭珊瑶族是旧社会贫困瑶族的代表。他们靠出租别人的土地为生,过着没有固定地方的生活。

“种10个小米,交房租给房东。只剩下一两个了。”赵成仁,一个住在长东乡道江村西屯的80岁姚,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情况。屯溪,一个曾经是瑶族聚居的山村,现在到处都是建筑,周围环绕着同屯路和叶公路。很多人买了两辆车,卡车拉货,汽车行驶。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改写了大瑶山的落后历史。

山上平地上,错落有致的白色一两层小楼,家家户户门前都有草坪,干净整洁的村道旁立着太阳能路灯...锦绣镇六段村扶贫搬迁安置点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拉家秘境”。“喇家”是当地瑶族自称的名字。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在广西金秀镇六段村扶贫搬迁安置点“拉家暗地”,家长带着孩子放学回家(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姚老太莫玉琼坐在新居客厅的木茶几前,自酿新茶,热情邀请记者品尝。“在旧寨子里,我们一家六口挤在一个50多平米的房子里。”莫玉琼说,以前村民主要靠从老茶树上采茶为生。他们经常要走几十公里才能在邻近的县销售。“有时候他们早上6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卖茶的收入只能补贴家用。买米买油。”

现在,道路交通更加便利,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当地的有机茶种植基地建成,带动了很多人脱贫致富。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莫玉琼种植了10亩有机茶。爱人在外面做生意,她在家加工茶叶,通过电商销售。

来宾市委常委、金秀县委书记魏德斌说,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资10多亿元建设了1000多个扶贫公路项目。目前,该县所有77个行政村都有硬化道路。2019年4月,金秀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392%。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县柳巷乡一民宿(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开辟一条山美新路

县城通往昌东乡的公路旁,一个叫姚家庄的农家牌匾十分醒目。院内亭台楼阁古色古香,院外车位满车。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提供餐饮和住宿,还可以游览群山,体验玉浴,购买土特产。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人庞回到家乡,准备开一家木材加工厂。然而,看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他终于改变主意,创办了一家农舍。“现在,景观和生态是我们的‘金饭碗’。”坐在自己设计建造的走廊上,庞被深深地感动了。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游客在广西金秀县柳巷乡的民宿里放松(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大瑶山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在过去,世世代代伴随山川的瑶族,以伐木、采药、捕鱼等方式换取必要的收入用于出口,但过度的需求给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在新的发展观指导下,随着生态的逐步恢复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大瑶山孕育了越来越多的“宝藏”。

58岁的赵成平,从小跟着大人上山采药。后来山里的野生中草药越来越少了。如何才能保护大瑶山的宝贵资源,不断释放经济效益?2014年,赵成平开始尝试在大瑶山种植中草药。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创业致富带头人赵成平在金秀县检查黄花睡莲生长情况(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如今,在赵成平家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有许多中草药,如黑虎、绞股蓝、草珊瑚和灵香草。山坡下,一个“育苗、种植、管护、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已初具规模,产业覆盖周边10多个村庄和村落。

“该县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并出台了包括技术推广和产业奖励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已成为全县创业致富带头人的赵成平表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过7000亩,带动了500多人参与其中,其中贫困户近200户。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工人们在广西金秀县的一个中草药种植基地工作(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越来越多从大瑶山走出去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山里。在贫困发生率高达52.16%的六段村,“90后”女孩王云桂大学毕业回国创业,借助电商平台让瑶山土特产走出大山,打造自己的品牌。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90后电子商务企业家王云桂在广西金秀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检查商品(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生态是锦绣的名片。我们坚持生态县,改变考核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山医、山药、山保健’的产业布局,让群众真正从青山绿水中受益。”魏德斌介绍,当地“5+2”特色产业覆盖1万多户贫困户。去年,锦绣获国家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县金秀镇共和村,瑶族妇女在森林下的瑶族种植基地采摘黄花和睡莲(7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美丽而美丽”绽放新的梦想

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占瑶村,在家经营农场的蒋君强经常带着游客去寨子里的山子窑博物馆参观。他是博物馆的兼职管理员。这座三层的博物馆记录了瑶族山子窑的风俗、服饰等特色文化和发展变化。

大瑶山有五个瑶支系,分别是茶山瑶、敖瑶、花蓝瑶、潘瑶和紫山瑶。他们在语言、社会组织、习俗和服饰上各有特色。在金秀,除了位于县城的瑶族博物馆之外,五个村落中的每一个都有一个国家博物馆,不同的瑶族支系居住在紧凑的社区中。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游客在广西金秀县柳巷乡的民宿里放松(7月10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扶贫攻坚不仅带来了生活的巨大变化,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2013年,古占屯因老屯地质灾害搬迁。“过去几代人都住在泥房子里,是政府的支持让我们住在楼房里。”村民李东锋说,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个村庄不仅把它的风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还发展出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乡村历史博物馆、生态公园和民俗展示成为新的名片。

古占屯成立了瑶族民间艺术表演团,男女老少都有参加。瑶族特有的"上山穿越火海"、特色舞蹈、双刀舞、竹筒舞等技艺再次焕发生机。2019年,古镇屯接待了40多万游客,不仅丰富了它的口袋,也点燃了它的文化。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游客在广西金秀县柳巷乡的民宿里放松(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如今,在大瑶山,各种瑶族舞蹈,如黄泥舞、白马舞和钓鱼舞,在山谷中盛开,特殊的节日,如阿骨节、杜鹃花节、节和贡德节,一年到头都在继续。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保障的完善,给了更多人追求梦想的希望和信心。

慕童镇是一个毗邻大瑶山地区的平原镇,自2018年以来,已有260多名贫困人口转移到一个名为“幸福巷”的异地扶贫搬迁社区,其中约一半来自大瑶山地区。“过去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新房子。现在梦想实现了,周边设施齐全。我们可以就近上班,孩子可以就近读书。”拆迁户李伟传说。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县慕童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幸福里社区(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赤照片

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高中没毕业的李伟川努力工作,给自己找了三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店做配送,在一家通信运营商做线路维护,兼职旅行社。他的妻子黄一直梦想着跳舞,李伟川支持她申请舞蹈培训班。她完成学业后,在县城开了一个工作室,创业后为社区的妇女儿童提供免费教学。“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和条件,只要我们努力,梦想就会实现。”在李伟川夫妇眼里,现在的生活是小康的味道。(参加记者:杨赤农管斌)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县姚药厂,工人们在包装药浴粉(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县一家瑶药加工厂,工人们正在包装瑶药产品(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

广西金秀县姚药品加工厂工人在缝制药品包装(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照片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依山吃山”的新路径——大瑶山“生命密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