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必须赢得扶贫和解决困难的“雄心”

必须赢得扶贫和解决困难的“雄心”

在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于4月20日至23日访问陕西,提出了“努力谱写新时期赶超陕西新篇章”的总体目标,强调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改革开放内陆高地, 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在新的时代里,鼓励陕西有气魄和气魄,挺身而出,努力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抓住每一天,努力工作,在新的时代里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战略的高度,以丰富的内涵作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为做好新时期陕西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扶贫攻坚工作。他走进山野,走进村庄,走进茶园,拜访农民,眺望青山绿水,思念千万人,谈笑风生。在为期四天的检查中,我去了11个地方,其中6个地方涉及扶贫攻坚,字里行间都是谆谆教诲和重托,为陕西扫清了方向,鼓舞了陕西战胜贫困。总书记多次强调:我提倡钉钉精神,必须从我做起!我要本着钉钉的精神,一遍又一遍的把这件事处理好。

一个人的内心有一定的方向,一个人的行动有一定的回报。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是最大的政治鞭策、思想鞭策和精神鞭策。陕西广大干部群众倍加兴奋,决心发扬和保持老秦特有的“扭劲”,以最后一站的精神、必胜的决心、不打胜仗绝不退兵的决心,打赢扶贫攻坚战。他们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努力交出让党中央和三秦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战斗精神的劝诫和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认识国家大事,注意党中央关心和强调的事情,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最大利益和需要坚定不移的立场,切实把加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落到实处。战胜贫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第一项民生工程,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总书记敬业、亲力亲为、领导和监督战争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访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大别山区等14个集中连片地区...总书记的足迹深深印在祖国的土地上;总书记的委托深入人心。

陕西是革命老区,是中国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107个县中,96个有扶贫任务,56个为贫困县。基础条件薄弱脆弱,脱贫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要啃“硬骨头”,得有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咬掉,不管这场硬仗有多难,都必须打赢。

冲锋陷阵的时候,革命老区充满了斗志。延安有1784名干部担任村里的第一书记,1546个驻地队直上前线,37400名干部开展了联合入户支援...“不抓干部脱贫,人生就不完整!”这句话成了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当时,太苦了。父亲只有几碗剁碎的荞麦面招待毛主席。现在延安脱贫了!肉和蛋,每天!70多岁的张额头上的皱纹像年轮,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2019年5月7日,随着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脱贫,革命圣地延安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

近年来,陕西以钉钉的精神努力工作,扶贫攻坚大有作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截至2019年底,该省贫困人口已降至183,4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5%。5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掉帽子,三秦历史上告别了区域整体贫困。

春前挖九次井还是废弃;胜利在望,但我们仍需努力。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秦巴山区商洛市、安康市考察扶贫攻坚工作。他的思想和希望深切关注着陕西的发展,他的谆谆教诲对三秦3800万人民是一种激励。

"这块石头上有一百个泉,云冲破了成千上万座山峰."自古以来,无数学者为秦岭画下了美丽的图画。雄伟的秦岭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战胜贫困的主阵地。

“小木耳是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木耳柞蚕。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位于秦岭深处。曾经是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庄,188户553人。为了过上好日子,村民们把村子的名字改成了“金米”,村里的路叫“汤米街”,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不要再挨饿。

金米村把木耳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通过“借包还耳”、“借棚还耳”等方式,带动130户贫困户积极参与木耳产业发展,年均收入4600元。目前,全县52个村发展了食用菌产业,形成了“农业+旅游+文化创造”的综合产业。今年2月,柞水县正式脱帽脱贫。

安康市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金平社区,对1346户4173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安置和搬迁。总书记实地考察了社区电子加工厂、毛绒玩具厂和服装公司产品展厅,走进拆迁户王冼平的家,来到老县城卫生中心和镇中心小学,强调:“要解决就业问题,就要确保拆迁户稳定。活下去,逐渐致富”;“加快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春风,春雨,春茶,云雾山,云雾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老县城蒋家坪村。这里种茶的历史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村民守护金山多年却打不开米锅。近两年,在党中央的政策引导下,苏陕扶贫合作项目入村,女娲凤凰茶产业现代示范园区建成。总书记很高兴,强调“人不辜负青山,青山也不辜负别人。青山绿水,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陕西要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准确政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采取多种措施巩固扶贫成果。

牢记委托,锐意进取。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省全面负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扶贫项目开工和复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 加强对异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扶贫攻坚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深化“三比一推进”行动(落实好责任,落实好措施,提高扶贫攻坚质量),确保扶贫工作务实、扶贫过程扎实、扶贫成果真实。

真理的力量铸造灵魂,增强野心

扶贫攻坚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我有信心,今年各项指标的扶贫任务将全面完成。我最关心的是后续的协助,以及能否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机制。共产党人求真务实,一定要真正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总书记的话温暖人心,鼓舞人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强的声音。回顾历史,这一直是中国人最简单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国政治思想,朱的以食为先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对富民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党把农村贫困人口按期脱贫、把贫困县区全部脱帽、解决地区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胜贫困的根本保证。

只有强调和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和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不能短命,扶贫首先要支持人的愿望。要做好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让他们感到温暖,行动起来。陕西积极向农村宣传理论,加强覆盖面广、理论和政策宣讲扎实的思想引导,理论讲得透彻,思想讲得生动,使贫困人口树立“奋斗出幸福”的信念,增强脱贫致富的意志。

汉滨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汉江上游,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

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关键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使之成为干部群众的思想灵魂。汉滨区积极创新路径,挖掘出从小熟悉和喜爱的“小场地”形式和理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小场地”。

围绕解决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一系列治国的“大故事”和“主旋律”,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国梦、战胜贫困等。,与身边的事物相结合,感染群众的快板、花鼓子,做成一顿理论上的“大餐”,精神上的“主食”。组织辖区内的地方专家、基层名嘴、道德楷模、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成立“小场”支队,在节日、田野、社区工厂等进行常态化宣传宣讲。,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是可亲的、可得的、可用的。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北与秦岭、南与巴山接壤。是一个北接南的多山县,与甘肃、四川接壤。今年2月刚脱贫,摘了帽子。

为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宁强县探索创办了“新时代农民工场”,重点是思想、感恩、政策、法律、技术、道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乡镇人才、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组成讲座团队,深入扶贫攻坚前沿,突出讲座时间、地点和方式的“便利性”。使之高度重视讲方针政策,深入讲法规,对农业技术有激情,对文明乡风有温度,让群众能提问,能回答讲座,有需求,有讲座。

全县213个村(社区)全部挂牌设立讲习班,选聘讲师2600余人。举办了5 000多个“流动讲习班”,70 000多个贫困家庭接受了培训。如今,车间已成为宁强县政策宣传的大本营、技术培训的主阵地和精神文明教育的新课堂。

“水白河”理论宣传小组在安康市白河县颇有名气。近年来,以“理论宣讲+文艺下乡+人民故事+现场互动”的形式,在全县121个村(社区)广泛开展了2000多次主题讲座,扶贫理论和政策真正送到了千家万户。

“第一次感受到理论的味道,对脱贫的信心更强了。”这是白河县穷人的普遍感受。白河县还将扶贫政策纳入文艺节目,动员群众上台讲经验,组织知识竞赛和有奖答疑,让贫困群众坐以待毙,听以落实。

汉中阳县位于秦巴山区,是老英雄张付青的故乡。阳县委班子狠抓支农工作,打造了“支农流动讲堂”。根据群众意愿,有所欠缺的可以补充,让支教志愿者的说教更加充实。宣传员用方言向群众讲述扶贫理论和政策,传授技术,举办技能培训班,定期到村里宣讲,给群众一个“定心丸”,引导群众理性、感恩、自强。

按照分级负责、重心转移、现场宣讲、上下联动的原则,通过面对面的宣讲、心连心的交流、扎实的鼓励,涌现出一批小而精、清新活泼的“农民讲堂”、“庭院会议”等宣讲品牌。2019年,全省各市县面向农村一线开展了3.7万多条集中政策公告,受众超过300万人,有效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了“神经末梢”,将任务落实到了“基层细胞”。

扶贫攻坚集中了他的心,鼓舞了他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陕西时强调,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社会主义不能等”的口号在陕西农村随处可见。

“八星励志”是个好办法

准确的扶贫指向思想和精神的“穴位”,可以不断激发扶贫的内生动力。这是铜川市耀州区扶贫干部的共识。

耀州区是“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山沟幽深,百姓因病致贫,分别占25.6%和20.6%。有些人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贫困人群的心理需求,耀州区设立了“诚实守信、热爱集体意识高、精神面貌变化大、摆脱现状欲望强、不依赖动力、努力致富步子快、致富思路多、示范带动效果好”的八颗星。教育引导群众理性决策,自主致富。它选择了1248户四星级家庭、1164户五星级家庭、739户六星级家庭、222户七星级家庭和47户八星级家庭。

崔普轩,一个贫困的残疾家庭,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富裕之路;李过去常常四处游玩,后来变得勤奋起来,并投身于养蜂业,这使得10多个贫困家庭一起致富...这些例子都是可信的,可以学习的,并且通过口碑产生了正能量效应。

“道德评价”让压力成为动力

近两年来,秦巴山区旬阳县金寨镇村民冀从“落后模式”变成了先进模式。

很多年前,因为父亲去世,母亲病重,媳妇离家出走,孩子上学,生活的压力让他自暴自弃,没有进步。

扶贫干部越来越意识到,扶贫攻坚主战场最大的障碍是精神贫困,必须从思想根源上切断精神贫困。

旬阳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胆探索,“道德议会”应运而生。全县各村(社区)一般由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乡镇贤人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20人左右的评比委员会,开展“群众说,讲乡镇贤人,突出名单”的道德评比活动。

“道德议会”成了破解“等重要”思想的“金钥匙”。旬阳县先后选举产生了6376名德育评议委员会成员,召开了2775次德育评议会议,评出先进典型3897名,落后典型2332名,帮教改造1837次,形成了“好人坏人评出,别人帮在后面,自己比学习强”的生动局面。

不出所料,纪被评为“落后模范”。他心里闪过:“我要过日子!”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养猪养牛,种烤烟红薯,成功脱贫。

陕西很多贫困地区为了教书、评教、激励、奖励,都因为“道德评价”而掀起了脱贫的新潮流,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新民风振奋精神

“贫穷并不可怕。我怕智力不足,空空,知识不足,抑郁。”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是永恒的。

“存德、取荣、散力”是道德整体银行的内涵,它在本质上唤醒了穷人朴素的心灵,使他们充满活力和动力。

在汉中市勉县武侯镇仙河村,村委会量化了29种善行美德和16种失信、失范和道德失范行为。只要村民做好事,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就可以由道德鉴定委员会打分记录,而道德积分银行存储的积分可以定期兑换生活用品。

事实证明,设立道德积分银行的做法是有根有据、有口皆碑的,一部分穷人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脱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油然而生。

为了给树浇水,我们需要给树根浇水,并帮助穷人。陕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载体,以“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和红白会、道德会、村委会、禁毒禁赌)为抓手,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助力战胜贫困。

"蓝色的田野向太阳呼吸着他们的玉"。北宋蓝田·所制定的陆《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成文的乡约,影响深远,被誉为"交中之首"。如今,Xi市蓝田县大力推行“签约、传承、守约”工程,并制定了“蓝田新城合同”。全县有1500多名评估员活跃在农村一线,监督和评估人和事的风俗习惯变化、扶贫攻坚,引导贫困人口形成不平等依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风尚。

先进的模型激发战斗精神

"索罗湾将在新的征程下成为一个具有民族风味的新农村!"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柯小海自信地向村民们保证。

1999年,20出头的柯小海毅然放弃外出经商的丰厚收入,回到延安市黄陵县索罗湾村竞选村干部。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穷人努力工作了20年。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蔬菜种植,村集体经济从负债增加到60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0元增加到2.9万元,把以前的“穷湾”变成了众所周知的“幸福湾”。

火车跑得很快,全靠前面的皮带。近年来,傅凡平、纪志超、王晓东等模范模范人物荣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点燃人们脱贫的战斗精神的“助燃剂”。大力宣传致富带头人、工业扶贫先进典型、“基层自强标兵”等。,引导穷人磨砺精神,挽起袖子,立志拔穷根,使精准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用知识分子振兴自己的心灵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国文明、中国革命和中国地理的精神和自然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扶贫攻坚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陕西文艺战线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工作者主动走在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吸收养分,用筋骨、道德、温度创造新时代文艺作品。

作为今年第一部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电视剧,自3月16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以来,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该剧以一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视角,从扶贫搬迁开始,展现了西部农村面貌和农民在扶贫攻坚的小康之路上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

“我们想做的是让观众和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全新的中国新农村。不再贫瘠落后,只有‘最后一公里’才能让它成为小康社会。”《不能少》的导演白永成说。

近年来,陕西弘扬乌兰齐木精神,探索新的文艺扶贫模式,文艺轻骑兵和小分队在农村正常演出。文艺工作者常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收集创作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故事,传播精神,鼓舞斗志。电视剧《黄土高天》、《柿子红》、现代秦腔《牯岭村官》、民间戏曲《热村里的热闹事》等。,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今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推出22部扶贫攻坚力作。其中,陕西四部剧《谁也不能少》、《寻找北极星》、《太阳照在我身上》、《绿水青山带微笑》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特色文化,而且可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延安市安塞区充分发挥安塞腰鼓、民歌、剪纸等资源优势,利用文化艺术博物馆、西营“新天有大舞台”、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等基地,免费开展文化技能专项培训班,促进贫困人口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脱贫能力。

填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不足,是贫困地区人民的迫切需要。陕西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均等化。铜川公共图书馆的整合、安康的“汉剧兴市”、榆林的基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宝鸡的文艺志愿服务、白水县的“村歌村史”工程、Xi安高岭区的公共文化服务“110”等各种文化活动和

时光流逝,没有停留。用旗帜打猎,击鼓和催促。

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摆脱贫困的雄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针,加强思想引导,夯实思想基础,坚定信念,旗帜鲜明,坚定决心,让扶贫愿望深入人心。

必须不断激发内部动力。要努力消除贫困意识,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发扬“宁吃苦,不吃苦”的精神,把内在动力和“造血”能力结合起来,把外在多元化扶贫和内在自我扶贫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促进智力和智慧的双重支持。有钱的口袋,有钱的头脑,一起抓,一起托精神,一起托知识,一起托技能,互相赋能,互相促进,一起进步,让脱贫成为一种内在意识。

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培养有文化天赋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型农民,倡导新时尚,发展新文化,促进风俗习惯的改变,改变观念和生活方式,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

如今,在扶贫攻坚的浩浩荡荡的征途上,从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到关中平原的马平川,再到陕南秦巴山区的白云深处,到处都是三秦儿女奋勇拼搏、壮志凌云的身影!(《求是》编辑部,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课题组)

必须赢得扶贫和解决困难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