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全球疫情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

全球疫情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

短期来看,疫情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受阻,进口成本上升,价格上涨,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预期不稳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传播的早期,我们预测疫情对饲料行业的影响总体上是暂时的、有限的、可控的。然而,自3月中旬以来,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病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宗饲料原料主要出口国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暂停向中国出口农产品,阻碍了国际贸易和运输,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行业恐慌蔓延。饲料原料供应保障和工业安全堪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仍在继续,其对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需要密切跟踪、准确判断和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

全球疫情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

短期来看,疫情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受阻,进口成本上升,价格上涨,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预期不稳定。一是疫情增加了大豆、鱼粉、乳清粉等饲料原料的进口不确定性。一些国际港口被关闭,10多个国家暂停向中国出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向香港进口饲料原料出现延迟迹象。第二,进口价格大幅上涨。3月份玉米主合同收盘价2048元,同比上涨229元,涨幅12.6%,环比上涨6.6%;豆粕主合同收盘价2940元,比上年上涨451元,涨幅18.1%,环比涨幅12.4%。3月份进口鱼粉12642元/吨,比上年增长1427元,增长12.7%,环比增长3.5%。主要是行业担心全球疫情蔓延导致物流中断,这是心理预期驱动的上涨。三是推高了国内饲料原料价格。玉米、豆粕、鱼粉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小幅上涨。

据监测,2020年1-3月,玉米和豆粕均价分别为2012元和3096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60元和125元,涨幅分别为3.1%和4.2%。

第四,饲料国际贸易受阻。50多个国家对中国所有船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措施,导致出口农产品运输和通关时间延长,饲料原料进口成本增加。

五是正常贸易和技术人员交流受阻,饲料展沙龙论坛等大型活动基本取消,会展经济基本停滞。目前,2020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已经取消,国际饲料及相关展览会也相继取消。

长期来看,疫情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国际粮食贸易、产业政策等的影响。,也会传导到饲料行业,这说明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行业分化加剧,并购步伐加快。

一是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加大了饲料企业经营压力,市场预期不稳定,风险因素增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下滑3%,美国经济增速为-5.9%,欧盟为-7.5%,中国为1.2%,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第二,疫情的蔓延将影响双边、多边和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考虑调整粮食战略,这使得协调粮食国际贸易政策更加困难,增加了饲料粮供应安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

第三,疫情加速了行业分化。疫情已经冲击到正常的全球经济周期,冲击波逐渐从下游向中上游传播。饲料行业的竞争格局加速了其分化,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强者不断强大。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加剧了差异化,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这可能会加速其退出。

中国饲料产业链有保障,不用太担心恐慌

玉米和豆粕是能够对工业供应链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大麦、高粱、菜籽粕、肉骨粉等其他饲料原料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只要玉米和豆粕供应没有问题,中国饲料产业链的稳定就有保障。

从需求侧分析,2019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2.29亿吨。其中玉米消费1.83亿吨,豆粕消费6323万吨,鱼粉消费184万吨。2020年,考虑到生猪生产能力相对较低等因素,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消费量将较上年稳步下降,预计消费量分别为1.78亿吨和6207万吨。

从供给方面来说,饲料玉米的国内产能是有保障的。2019年,中国玉米产量2.6亿吨,其中进口479万吨,其中饲料用玉米1.83亿吨,饲料用玉米自给率达到98%以上。进口玉米主要来自乌克兰和美国,分别占进口总额的86%和7%。目前国内玉米库存充足,约1.15亿吨,产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和粮食种植扶持政策的不断增加,如果没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今年玉米产量有望继续丰收。此外,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预计今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1.12亿吨,贸易量为1.66亿吨,因此国际市场玉米供应充足。

豆粕高度依赖进口,但全球大豆供应链普遍松散。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预计今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39亿吨,其中巴西1.26亿吨,美国近1亿吨,阿根廷5400万吨;预计贸易额1.52亿吨,其中巴西7700万吨,美国4967万吨,阿根廷4967万吨,与往年基本持平;预计期末大豆库存1.02亿吨,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1810万吨,进口大豆8851万吨,占总消费量的84%,供需基本平衡。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分别占进口总额的65%、19%和10%。据监测,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1779万吨,同比增长6.2%;豆粕产量1463万吨,同比增长4.0%;豆粕消费量1456万吨,一季度豆粕供需平衡。据讯,目前国内大豆储备充足,大豆可以满足第二季度国内豆粕生产需求。目前,进口大豆供应稳定,国际大豆贸易秩序基本正常,主要出口国正在采取措施确保港口正常运行。此外,中国和美国签署了一期经贸协议,这也增加了中国大豆进口的选择。

其他蛋白质原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进出出,用量小,可更换,调节大空。2019年,中国进口菜籽粕158万吨,占总消费量的51%,其中90%来自加拿大;进口鱼粉142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7%,主要来自秘鲁,占总进口量的54.3%;进口肉骨粉34万吨,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进口总额的59%和18%。赖氨酸、氯化胆碱等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占国际市场的70%以上。

对工业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再认识

第一,支撑中国饲料行业长期改善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中国饲料工业立足中国,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大,潜力足,发展稳定。我国畜禽养殖量大,对饲料的刚性需求大且不断增加。从要素支撑来看,我国饲料工业体系完整健全,所有加工设备均已国产化,支撑能力强,基本生产能力没有因疫情而减弱。2014年至2019年,中国饲料总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2019年,饲料总产量达到2.29亿吨,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中国经济发展持续改善,宏观政策协调性强,政治和商业环境不断优化,能够有效支撑中国饲料行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我们不能放松我们的粮食安全战略。

这也包括饲料行业的食品安全,尤其是饲料用玉米,其消费量占总产量的70%。要坚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方针,玉米自给率必须保持在95%以上。这是由玉米的多重属性决定的,玉米具有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属性。它可以直接用于人类消费,也可以用来生产饲料,然后转化为肉和蛋奶,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生产淀粉、生物燃料乙醇等。同时,饲料中玉米的量大,占比高,稳定了玉米的价格,使饲料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肉、蛋、奶的供应有了物质保障。

第三,蛋白饲料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进口多元化会有积极的变化。

2019年,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总消费量为7387万吨,对进口的依赖度超过80%,比2010年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粮豆比、粮豆轮作和苜蓿种植,但它无法改变蛋白质饲料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格局。这是由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和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决定的,必须优先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和粮食基本自给。然而,出现了多样化的积极变化。比如中美贸易摩擦前,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比例是34%,现在下降到19%,而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大豆比例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去年从俄罗斯进口了73万吨大豆。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能动摇。

坚持“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理念,扩大和增加饲料原料的进出口国家和目的地,特别是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降低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确保我国饲料粮的充足供应和多样化进口,防止贸易摩擦和突发事件造成海外市场波动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确保我国饲料粮供应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对饲料行业的影响警示我们,必须从全球和战略高度重视我国饲料粮供应安全,密切跟踪、判断和积极应对,既立足当前,采取对策,加强产业政策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规划指导,努力开源节流,努力提高饲料粮安全水平。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地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潜力大,与中国互补性强。要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优先支持玉米、大豆等饲料粮,增加多元化进口的选择性,提高饲料粮供应保障的安全系数。全球粮食供应的关键不是产量,而是流通。建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贸易政策的协调,以确保粮食供应链的安全和有效运作。借鉴ABCD全球四大粮商的运营模式,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独立可控的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和运输。

二是根据时代和形势优化调整玉米产业政策。

一般来说,饲料玉米自给率较高,受国外影响较小。但经过几年的供方改革,去库存效应明显,目前玉米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需要从全球和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和维护玉米供需平衡。要加强“地藏粮、科技藏粮”战略的实施,增强退耕还林、休耕轮作等政策的协同效应,稳定玉米播种面积,稳定玉米产量。密切关注玉米供求趋势变化和价格走势,采取综合措施调控玉米市场,稳定市场供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饲料粮安全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优化产业政策,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和生物燃料乙醇,促进玉米相关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

目前规模化生产中,猪肉与肉的比例一般为1:2.3-2.7,白羽毛肉鸡为1:1.4-1.7。如果禽肉能替代2%的猪肉,可以节约100万吨饲料粮。按照“稳猪促禽促奶”的思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家禽、水产品等猪肉替代品,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新一代消费群体,积极引导消费结构转型,适当降低猪肉消费比重,增加家禽水产品消费。

四是加强饲料原料供应安全和市场调度的监测预警。

加快建立包括饲料粮在内的全球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加强对主要贸易国饲料原料生产和市场状况的监测,密切监测大豆、玉米、鱼粉、菜籽粕等饲料原料的供需和期货现货交易,预测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饲料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发布监测和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国内供应稳定有序。

第五,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深挖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潜力。

加快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施奶业振兴苜蓿发展。推广双低菜籽、脱毒棉酚等技术,不断提高菜籽粕、棉籽粕等蛋白质原料的质量。大力推广低蛋白饮食和氨基酸平衡技术,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加快饲料配方结构优化,促进玉米-豆粕型单一日粮向多结构日粮转变,减少豆粕使用量。鼓励多元化发展,推广使用蛋白质替代品,减少单一原料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拓展饲料资源市场空,支持饲料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国内原料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本文转载自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球疫情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影响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