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消费扶贫:对接需求是双赢

消费扶贫:对接需求是双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被送到许多单位的食堂,放在城市家庭的餐桌上,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消费扶贫”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重要切入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一直受阻。目前情况如何?农产品的供应水平和质量如何?生产、流通、消费中有哪些痛点、难点、阻滞点?我们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开辟农产品出村之路,缓冲疫情影响

“眼睛都要烂在棚里了,怎么办?”今年春节,辽宁省岫岩县洋河镇关家堡村的一户贫困户韩庆贵,每天都焦虑得睡不着觉。

他承包草莓扶贫大棚不到半年,大棚和苗木赊账来了,终于迎来了满果期,但村里的道路因为疫情防控而关闭,没有采购商的影子。

正月初五,韩清贵的眉毛终于舒展了。“政府协调运输车辆,把要卖的草莓拿走,价格卖了十几斤。”现在,销量恢复正常,他的草莓大棚赚了五六万。

受疫情影响,年初贫困地区很多农产品滞销。为确保贫困户收入不下降,各部门积极行动如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商入驻扶贫832平台,促进供求信息对称透明;商务部与交通部、公安部合作,确保农产品运输畅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控,组织了网上产销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也主动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

——政策搭桥,产销对接。

“免费安排冷链特别点对点运输,桂林80万吨糖橙等你!”“南宁沃干累计收购已达300多吨,每吨给予10元补贴。”2月中旬,广西沃甘陆续成熟,而糖橙的销售窗口只有7-10天。桂林、南宁等地紧急出台政策,吸引外商前来采购。

"沃甘目前的销售额已经赶上了去年."南宁市武鸣区阜城镇思明村柑橘加工工业园区主任邹被免去职务。此前,工业园复工后,销售额同比下降近40%。随着政策的实施,沃甘的销量逐渐回升。

——集团采购和定向支持。

前不久,原集团、招商局集团、中核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采购,几天内解决了湖北省蕲春县八毛街村34万斤红薯滞销问题。

依托东西部扶贫合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去年以来,东部九省持续开展扶贫产品定向采购和集中展示,东部沿海地区、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和社会团体在贫困地区直接采购和销售农产品分别达到483亿元、154亿元和1000多亿元。

——《触网》普及,效力翻倍。

“亲爱的宝贝粉丝们,很高兴如期在我们乐平市扶贫淘宝客厅见面!”3月15日上午,在江西“百县一千品”扶贫活动中,县领导、一秘、年轻干部均对扶贫产品进行了背书,并在直播平台和朋友圈进行了推广。

各类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帮助扶贫产品唱响好戏。品多多增加了“帮助更多农民”的网上入口,支持滞销农产品优先“秀镜”;今日头条,Tik Tok,美团等。大力宣传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一些知名主播凭借商品成为“网络名人”。

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中西部22个省已认定扶贫产品22566件,东部9个省市在扶贫合作区购买农副产品总量达到21.21亿元。贫困地区农产品区域滞销问题得到缓解。

释放消费潜力,帮助产业升级

扶贫消费“挖掘”了大量优质农产品,让城市居民尝到了甜头。

近日,每天下午3点,一辆小货车准时驶入海南省海口市滨茂路李典村,载着白沙黎族自治县刚刚采摘的红薯。负责该楼团购的周姐组织住户分批下楼领取。在海口,数百个住宅小区可以享受白沙县“扶贫扶农”的送货上门服务。“方便!值得!”周姐在手机上展示了小区居民的好评。

"在过去的两年里,家庭在水果和蔬菜上的支出显著增加。"在北京某银行工作的狄女士表示,她关注过微信官方账号的几个扶贫产品栏目。“从南到北,只买当地最季节性的东西;最新的是湖北的竹笋,四川的蟑螂,海南的木瓜。产地是直邮,新鲜又便宜!”

“我们在连锁超市设立了消费者扶贫柜台,为扶贫产品的销售搭建平台,方便消费者购买。“湖南省贵阳威康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思娇表示,扶贫产品整体质量较好,销量相对稳定。

除了个人购买和团体订单,农业超市、农业学校、农业会馆也在加快对接,让“菜园子”直接通向“菜盘”。安徽科技大学后勤部门继续从阜阳市、寿县等贫困地区采购米、面、油、菜。到去年11月底,购买金额已经超过700万元。

消费扶贫打开了产销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

今年2月,广东东莞合福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斌携黄江镇多家企事业单位,认购韶关市西岳村滞销蔬菜10万斤,家禽数千只。从韶关回来后,董斌带了一些红茶样品。“当地村民不懂包装和营销。我们正在帮助他们重新设计包装。样品已经出来了,很快就会有了。估计贵的能卖三五百块。”

截至4月14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832扶贫平台已实现总交易额1.2亿元,汇聚4000多家供应商,覆盖774个贫困县。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供需对接和信息反馈,平台推动了部分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比如陕西春花何坤生态农业公司,短短3天就完成了7万多元的订单。“企业一下子信心倍增。他们计划今年在Xi安建一个展览中心,帮助陕西贫困县的供应商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将更多的农民推向更大的市场。"

“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表示,一方面,这将有助于实现城市菜篮子和米袋的有效供给,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促进了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贫困人口的收入。

不做“一锤子买卖”,建立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去年做的桃子又脆又甜,今年做的橘子又酸又小,还是烂的。”谈到消费扶贫,北京某国企职工王女士抱怨说,单位从贫困县购买的农副产品质量不稳定。

“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种植和养殖质量管理不足、产业链延伸不足、附加值增长不足等问题,需要改进。”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认为,消费扶贫归根结底是消费,要可持续,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则,实现双赢。

——产品质量过硬。

“坚决不做锤子买卖!”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河镇博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说。博兴村石墨面粉加工厂的产品前阵子被放到省级龙头企业的销售平台上。近日,该村还与山东种业集团和省农科院达成合作,计划引进小麦新品种,由合作社统一生产和管理。这样生产的小麦产量高,面粉多,品质好。“我们要回头客,一定要靠质量来聚集客户。”

-应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消费、扶贫、提高质量、扩大面积,各地采取了许多新的切实措施:辽宁鼓励贫困地区的生产经营单位加快地理标志商标和特色区域标识的申请、注册和使用;青海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畜禽养殖合作社注入近2亿元风险补偿金;宁夏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口窗口建设...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推广。

——新农业管理主体需要强力行动。

“从这种疫情来看,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和服务实体发展良好,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志表示,为了促进更有效、更紧密的供求关系,新的农业企业实体需要进一步加大努力,探索和维护市场。

——物流配送系统要跟进。

据专家分析,很多贫困地区绿色优质农产品之所以容易滞销难销,原因在于运输距离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在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郭宏东建议,通过财税支持等手段,鼓励全国电子商务与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确保扶贫产品供给,提高社区物流配送服务效率。

——农民自身要强化营销意识。

“帮助更多的农民学会把手机变成新的农具,让直播成为新的农活,让数据成为新的农业资源。”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农办主任戴山表示,将进一步挖掘网上销售平台优势,进一步推进“村播计划”,线上线下培训贫困地区农民直播技能。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引导穷人种什么."海南诸村公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季长超表示,每逢周末或节日,海南的“扶贫市场”都非常热闹。“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市场前景。有头有脸,精力充沛!”

本文转载自中国扶贫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消费扶贫:对接需求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