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水貂养殖知识:水貂养殖技术大全 _动物养殖(养水貂的技巧)

水貂养殖知识:水貂养殖技术大全 _动物养殖(养水貂的技巧)

水貂是一种主要用于生产皮毛的特种养殖,现在市场上的水貂大多是人工养殖的,它皮毛的价格和它的大小以及色泽等方面决定了水貂养殖的收益,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讲解下养貂必知的东西吧,即水貂养殖技术大全,有养貂的朋友最好是准备纸笔做好笔记哟!

养貂必知:水貂养殖技术大全

一、水貂的选种

1、初选(6-7月)

对成龄公貂,根据其精液品质、配种能力;对成龄母貂,根据其产仔数量、泌乳量、母性及后代成活数量等选择优良个体;对仔貂,根据同窝仔貂数量、发育状况、成活情况及双亲的品质,在离乳时按窝选留。初选要比实际留种数量多25%-40%。

2、复选(9-10月)

根据生长发育状况、身体的轻重、体型的大小、体质的强弱、换毛的早晚、毛绒的质量及色泽等,对成龄貂和幼龄逐个进行选择。复选留的数量要比实际留种数多10%-20%。

3、精选(11月)

在打皮前, 根据毛绒品质(包括光泽、长度、颜色、密度、细度、弹性及分布等)、体型的大小、体质类型、体况肥瘦、健康状况、繁殖能力、系谱及后裔鉴定综合指标,逐只详细观察鉴别, 经反复对比观察后,采取选优去劣, 淘汰复选阶段多留的10%-20%余额。特别注意淘汰有遗传缺陷的个体,如针毛只在尖端色浓,毛被有暗影和斑点,腹部毛绒红褐、卷毛,后档缺毛等必须淘汰。对选定的种貂,要统一编号,建立系谱,登记入册。

种貂的性别比 标准公母1:3.5-4,白彩貂1:3-3.5,其它彩貂1:3.5。国外公母貂比例多为1:5-6。我国亦应随着繁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饲养条件的改善而提高性比。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及提高貂群质量。

种貂的年龄比例 因为成龄貂的繁殖力高,所以2-4岁的成龄貂应占70%左右, 当年幼貂不宜超过30%, 这样有利于稳定生产。

养貂必知:水貂养殖技术大全(2)

二、适时引种

9月下旬,即秋分时节,此时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黄经180度,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等。天气开始变凉,水貂饮食量增加,蓄积脂肪准备越冬,换夏毛长冬毛的时候,是引种的最佳时期。

水貂养殖对饲养场地、设备等的要求

1、饲养场地

饲养场地的选择,与水貂的繁殖、毛皮质量和卫生防疫的关系十分密切。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并要远离粪坑、厕所、污水坑、垃圾堆及家禽的圈窝等。

2、饲养管理用品

包括水盆和食盆;场内转运用的串笼箱和场外运输种貂用的运输笼;捕貂网和捉貂手套;小型绞肉机等。

3、笼箱

是貂笼和貂窝的总称,大多是分别制作组装在一起的。貂笼一般长50~60cm,宽高各为30cm左右。笼底用两块铁丝网拼成(网片用14号铁丝编织,四周用16号铁丝编制,网眼为3.5~5cm2),可随时拆换。也可用带孔铁皮、木框或竹条制作。窝箱用1.5~2cm厚的木板制成。窝箱底做成活动式,底的一边用活页固定,清扫时可取下。窝箱用挂钩固定在貂笼上,出入孔直径10cm,可随时取下或挂上。

4、貂棚

貂棚的走向以保证两侧都能平均地获得日照为宜,但不能使阳光直射到棚内,以确保貂皮的质量。也可紧靠东西山墙修建单面貂棚,貂笼朝向棚檐,窝箱朝内,墙边留通道。貂棚周围3~5m的地方修建围墙。围墙高度一般为1.6~2.0m。

养貂必知:水貂养殖技术大全(2)

三、水貂场的规划与建设

1、场址选择

场址的选择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场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的生产发展。因此在建场前,必须根据建场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全面勘察和合理布局,切不可草率定点建场或主观行事,这会给生产带来麻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场址的选择,应以自然环境条件适合于水貂生物学特性为宗旨,并以稳定的饲料来源为基础,根据生产规模及发展远景规划,全面考虑其布局。重点应考虑饲料、水和防疫条件,同时也要兼顾交通、电等其他条件。貂场用水量很大,因此,场地应选在地上或地下水源充足和水质好的地方。水貂饮用水最好采用深井水或泉水。湖水、死水池塘的水容易被污染,不宜供饮用。饲养场尽量不占耕地,最好利用贫瘠土地或非耕地。用地面积应与貂群数量及今后发展需要相适应。土质以沙土、砂壤土为宜。

貂舍要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低洼、泥泞,不利排出污水的沼泽地带,常有云雾弥漫和风沙侵袭严重的地区,不宜建场。

由于水貂的繁殖和换毛与光周期密切相关,而光周期的变化幅度又和地理纬度相关。因此,在建场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纬度。从历年的生产情况看,我国北纬30℃以南地区不适宜发展水貂饲养业。因为在低纬度地区饲养时,其繁殖机能将受到抑制,生产性能和毛皮质量也会逐年下降。

2、场地规划与布局

场址选好后,动工建场前应对貂场各部分建筑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使场内各种建筑布局合理。

水貂场一般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生产区(包括饲料贮藏室、貂棚、饲料加工室等建筑物)、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备等)和疫病防治管理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

依据地势和主风向进行合理分区。职工生活区(居民点)应占全场上风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其次为管理区;生产区设在这些区的下风和较低处,但高于疫病防治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保持100米距离,生产区与疫病管理区保持200米距离。生活区、管理区的生活污水,不得流入生产区。

【生产区】:

是全场的工作重心,规模大的可分区规划与施工。为保证防疫安全,应将种貂和皮貂分开,设在不同地段,分区饲养管理。

与饲料有关的建筑物,应配置在地势较高处,并且应保证卫生与安全。貂场的垫草用量大,堆放位置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要考虑防火的安全性,与其他建筑物有60米的距离。贮粪场的设置,应方便于貂粪运出,注意减少对环境污染。

【疫病防治管理区】:

为防止疫病传播,该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下风与地势较低处,与棚舍保持300米的距离。病貂隔离舍应单独设置院墙、通道和出入口。该区的污水与废弃物应严格处理,防止疫病蔓延和对环境的污染。

【管理区】:

水貂场的经营管理活动与社会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在规划时,这个区位置的确定,应有效利用原有的道路和输电线路,充分考虑饲料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以及与居民点的联系。貂场的供产销运输与社会联系频繁,造成疫霉传播的机会较多,故场外运输应严格与场内运输分开。在场外管理的运输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车库应设在管理区。除饲料库以外,其他仓库需设在管理区。管理区与生产区应加以隔离。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能进入生产区。

养貂必知:水貂养殖技术大全(4)

四、幼貂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幼貂营养需要特点

水貂仔兽从40-50日龄离乳,转为以饲料为食,至9月末为育成期,此为幼貂阶段,以后则转入准备配种期或换毛期。育成期,由于营养物质和能量在体内以动态平衡的方式积累,使机体组织细胞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幼貂生长和发育迅速,尤其在40-80日龄期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此时幼貂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蛋白质代谢呈正平衡状态,即摄入氮总量大于排出氮总量。因此,对各种营养物质,尤其对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需要极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