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用优质就业托起农牧民幸福生活

用优质就业托起农牧民幸福生活

青海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民生务实工程。在今年的民生中,就业仍然是一项重要内容,建议重点扶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等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搭建“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企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平台,加大对劳动力品牌的支持力度,组织“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等活动,增加就业补贴资金,让更多农牧区劳动者享受党的好政策。

稳定就业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对接的重要举措。截至去年10月底,青海已实现17万人脱贫,超过16.8万人的目标任务。2016-2019年,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总数达到12.63万人,培训贫困劳动力技能2.97万人,扶持创业486人,调整扶贫公益岗位2000个,分别完成四年目标任务的126.3%、186%、122%和100%。农牧区劳动力转移援助措施的提出,将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的“就业能力”,促进农牧民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

根据本省实际情况,通过转移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可行途径。近年来,青海省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扶持安置公益性岗位、大型职业培训、创业促进就业等。,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有了工作,有了钱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教育水平低、技能素质低、就业稳定性差、政策和服务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在扩大就业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就业质量,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需要相关部门着眼于问题,发现不足,努力解决问题,促进城乡牧区携手奋进,更好地振兴农村。

抓基础教育,继续扩大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质量门槛,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认真做好农牧区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农牧民文化水平;整合全省高校教育资源,积极与这些院校和培训机构沟通,鼓励其发挥积极作用,在农牧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保证农牧民通过培训掌握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

充分发挥优秀劳务品牌在带动就业创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拉面经济”、“枸杞采摘”、“生态旅游”,这些劳务品牌是基于青海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成为口碑“金”招牌,也是今年青海就业援助的重要举措。好的服务品牌就是好的“就业卡”。不断提升劳务品牌的内在价值,将成为农牧民转移就业、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以“拉面经济”为例,要加大对该品牌的支持力度,引导其积极融入大局,全面服务大局。不仅要为海东市人民提供培训和创业指导,还要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省,吸收更多农牧区人民创业和就业,进一步推动“拉面经济”做大、做强。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为劳动力等群体转移提供坚实保障。依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搭建就业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多渠道、全面收集各类企业岗位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建立企业岗位就业信息库,实现就业资源整合,为农民工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使农牧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优化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好留守老人安置、子女就学、住房等工作。,让他们在外工作时更安心踏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本。今年,青海省计划转移105万人到农牧区工作。要把农牧民就业作为农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让更多农牧民获得就业、创业平台和权益保障。

用优质就业托起农牧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