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始了!在三年内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的全面覆盖

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始了!在三年内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的全面覆盖

日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和《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规划(2021-2023年)》,决定开展全国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启动并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可以找到资源基础,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资源,实现所有可接收和有保障的。

胡春华强调: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种业扭亏为盈开好头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视频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两会”部署要求,采取坚决有效措施,狠抓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夯实种业发展的种质资源基础,确保种业扭亏为盈的良好开局。

胡春华指出,农业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是翻种子产业的第一仗。要抓紧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努力提高普查覆盖面,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分类鉴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目录,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要全面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牢固树立综合保护理念,有效划定和管理原生境保护区,建设活体种子保存场和种质资源库,做好濒危物种的抢救采集和保护工作,加快构建各种保护措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完整保护体系。

胡春华强调,各地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加强支持和保障,确保普查保护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责出发,提供切实的支持和保障,切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力量。要充分发挥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署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

为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上缴种业的部署,前几天,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总体规划(2021年)》——从2021年到2023年,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实现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全覆盖; 启动并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启动并完成第一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实现全国所有养殖场(户)所有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全覆盖。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可以找到资源基础,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资源,实现所有可接收和有保障的。

通知指出,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的转变,地方品种消失的风险加剧,野生相关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因此,迫切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家底,开展抢救性收集和保存,为种业翻开新的一页奠定种质基础。

通知要求,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按照“国家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统一部署、分开实施、统筹推进。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成立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等具体工作。在有关单位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分别负责普查工作的推广实施、技术支持和服务。省级农业和农村部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县级农业和农村部门加强了普查力量,加强了省级和县级普查工作的协调和统一。

最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还将组织普查技术培训,并发布相关技术手册,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回答了记者关于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提问

。问:中央政府提出要扭转种子产业的局面。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对争取种业扭亏为盈有什么意义,目标是什么?

A: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建国以来,农作物品种更新7-9次,每次都有资源上的突破。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种业纠纷的本质是科技纠纷,焦点是资源纠纷。谁拥有更多的种质资源,谁就有品种选育的优势,谁就有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独立的资源,就没有独立的品种。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由于优良种质资源储备不足,准确鉴定和发掘不足。为了实现种子产业的转型,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必须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当务之急是进行资源普查,找准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和1979-1983年进行了两次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了大量资源;1979-1983年和2006-2009年进行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以外大部分地区的畜禽遗传资源状况;还没有全国性的水产品普查。农业种质资源的分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耕作方式的改变,农业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资源消失的风险加剧。一旦灭绝,其中蕴含的优秀基因和传统农耕文化也会消失,损失难以估计。因此,迫切需要组织新一轮普查,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的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抢救性收集和保存,这是翻转种业的首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在本轮普查中,我们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农作物、牲畜、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国种质资源的品种、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资源情况,明确演变趋势,出具种质资源状况报告,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全部应收、全部保障。

Q:本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预计结果如何?

答: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普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组织发布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总体规划》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品三个子种的具体实施方案,强调结果导向,为种业夯实基础。预期结果可以概括为“321”,即发布三份报告,保护两种资源,建立大数据平台。

首先,我们将发布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状况的国家报告,包括我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资源的状况,以及近几十年的消长情况,这是今后制定保护和利用政策的根本依据。

二是以抢救的方式收集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发现、识别、评价一批优质、高效的新资源。到那时,中国保存的资源总量将位居世界前列,这是未来实现现代农业优质发展的宝贵资产。

三是完善国家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这是未来农业种质资源高效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支撑。

Q: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一项重要行动。你在组织推广方面有什么保障?

答:普查时间短,任务重,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为了确保取得成功,我们将按照“统一部署、分开实施、统筹规划”的原则,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成立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设立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负责推进普查工作的实施、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要求省级农业和农村部门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县级农业和农村部门要加强力量,加强省级和县级普查工作的协调统一。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中央安排了相应的资金,各省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监管,开展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使用规范、科学。

三是加强指导和培训。农业和农村部将根据普查工作的要求和进度,组织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技术培训,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省级农业和农村部门加强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和现场指导,监督检查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确保普查方法统一规范,普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规划和组织普查宣传,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关传统农耕文化等。,通过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和全民参与意识,增强普查结果的影响力。

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有什么特点?

A:与前两次调查相比,第三次普查有以下五个特点。

首先,该区域被完全覆盖。畜禽、蜜蜂、家蚕遗传资源分布的所有地区都被全面覆盖,以青藏高原和以前未覆盖的边远山区为重点,共计2300多个县(旗、区)。其中青藏高原和偏远山区最有可能发现新的遗传资源,是本次普查的重点地区。

二是对象更清晰。本次普查包括《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列猪、牛、羊、鸡、鸭、鹅等17种传统畜禽,梅花鹿、马鹿、水貂、银狐、貉等16种特种畜禽,以及《畜牧法》管理的蜜蜂、家蚕遗传资源。普查包括所有地方品种、栽培品种和引进品种。

第三,内容更深。这次普查除了继续关注畜禽遗传资源的分布区域、种群数量、体型外貌、生产性能等传统指标外,还有两大亮点:一是在分子水平上收集整理相关遗传信息,推动畜禽品种DNA特征库的建立;二是依靠畜禽保种单位和农户进行全面系统的生产性能测量,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第四,手段更先进。针对此次普查,我们专门开发了全国普查信息系统和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开发了PC终端软件和移动终端APP。普查数据可即时查报,全部纳入数据库,实现动态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化,将大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第五,保护更及时。普查同步启动抢救采集和保护工作,加强濒危、珍贵、稀有资源保护。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将按照规定及时对新发现的遗传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最终实现全部应收账款。

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始了!在三年内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的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