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今年生猪生产目标能实现吗?

今年生猪生产目标能实现吗?

  3月23日,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公布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表示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从2018年8月发现第一起非洲猪瘟事件开始至今,这场与“疫情”对抗的漫长历程,终于出现了曙光。同时,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5个月回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量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生猪生产继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生猪生产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准”这一总体目标,应该可以期待。近日,记者采访多家养殖企业、养殖户及相关专家,发现不少大企业生产恢复速度在加快,甚至在不断扩大规模。但同时,许多小养殖户仍然信心不足,有些已经退出生猪生产,诸多困扰生猪生产的瓶颈,并未完全克服。
今年生猪生产目标能实现吗?    这一年多 有猪的人都赚钱了
  
  养猪风险大,每一个养殖者心里都很清楚,尤其是养了多年的老养殖户,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但没有一次像非洲猪瘟这样。
  
  “我们养猪这些年,也遇到过许多风险,以前总能想到办法,但非洲猪瘟真的没办法,一旦染病,就束手无策”,位于黑龙江长春市的养殖户刘莉莉对记者说。
  
  
  刘莉莉是当地的养殖大户,长期保持存栏4000头左右,过去一年半的疫情中,她的养殖场躲过一劫,一直都平安无事。这使她成为这场疫情中的“赢家”,在猪肉价格峰顶上,手里有猪,自然赚到了钱,“把以前赔的赚出来了,而且还有富裕,假如说现在我的猪场不幸遇到了非洲猪瘟,我也只能白白承受损失了”,她说。
  
  在整个非洲猪瘟暴发的一年半中,只要是手里有猪的、没有停止生产的,基本都赚了钱。
  
  位于湖北的高楼养猪企业杨翔,一直没有停止生产,而且一直在扩大规模。杨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7月底,该公司存栏量大约为10.5万头左右,到现在,扩大到了15万头左右。目前,该公司的产能仍在不断增加,目标是存栏30万头。
  
  “现在种猪很缺,市面上很少,非常畅销,所以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该负责人说。
  
  刘莉莉也有扩大生产的计划,且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只是因为东北回暖时间晚,所以目前还在打地基的阶段,“我们原有的养殖场,设备已经算是比较先进了,比如自己能加工饲料,还有自己的试验田消化肥料,养殖场的各种设备也都比较好,但新的养殖场,计划是全智能化的,几乎不需要人工了”。
  
  越大的养殖者越容易复产
  
  非洲猪瘟发生之后,国家及各地方都曾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推动生猪生产的恢复,帮助养殖户早日复养。
  
  但要真正复养,并不只是有钱、有猪就可以,同一个养殖场内,第二次发生非洲猪瘟的几率,要比第一次更大。
  
  2019年2月,长春的养殖户于成的猪场发生非洲猪瘟,他的养殖场里,有两栋猪舍出现了死亡,随后,一部分大猪被迫提前出栏,还有一部分就地扑杀,扑杀数量为1100头左右。
  
  于成没有生猪保险,不是因为他不愿投保,而是无处投保,“其他县区有,主要是政府帮忙,组织养殖户,找保险公司。我们在城区,本来就不鼓励养猪,所以也没人帮我们,我们自己找,保险公司根本不受理”,他说。
  
  于成从1998年开始养猪,最早只有10头母猪,自繁自育,到2019年,已经发展到母猪存栏数量700头,总存栏数5000头的大养殖户。扑杀之后,偌大的养殖场只剩150头母猪,400头小猪。
  
  收拾好猪舍,于成随即就复养了,“养了20多年的猪,经历过无数的风波,赔过也赚过,2015年到2016年价格好的时候,我两年赚了600万,我们农村人,干什么能赚这么多钱呢?当然,这一次赔得也够惨”,他说。
  
  到2019年10月,复养之后的于成,存栏量接近1000头。然而,疫情又一次发生了,这一次更麻烦,“只剩了几十头母猪”。
  
  被疫情“劝退”的中小散户们
  
  大企业和中小散户,面对非洲猪瘟的风险是同等的,但遭遇非洲猪瘟之后,复产的难度却天差地别。
  
  中小散户的复产,要比大企业难得多。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时,河南的养殖户徐国强刚刚把猪场里的猪卖完,躲过一劫。但一直到今天,他都没有补栏。
  
  “不敢复养,也复养不起了”,徐国强说。
  
  一方面,疫情尚未结束,疫苗尚未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猪价涨的厉害,一头猪仔一两千元,投资太大了。非洲猪瘟发生前,徐国强的猪场存栏量为500头,全部都是育肥猪,要补齐500头仔猪,花费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市场上,一头40公斤的仔猪,价格差不多在2000元左右,20公斤的,也超过1500元。如果想自繁自养,要引入种猪的话,价格更高,普通的种猪价格在6000元左右,品种更好的,超过1万,即便如此,种猪仍供不应求。
  
  “风险太大了”,徐国强说,花这么多的钱,一旦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对于他这样的小户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假如我手里只有10万块钱,那么我肯定不会复养”,刘莉莉说。小散户们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样也难以承担庞大的复养成本。
  
  刘莉莉算了一笔账,假如要养500头育肥猪,买仔猪差不多要100万,每天每头猪的食物成本,大概在5元左右,成长期6个月,500头猪从买回来到出栏,又要40多万,还有人工、防疫、清洁等各种成本。在非洲猪瘟尚未结束之前,小散户很难下定决心全面复养。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2020年2月进行的一场在线问卷调查显示,超过20%的养殖户表示,2020年将退出养殖,其中大部分是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下的散户。
  
  “存栏量500头以下的小养殖户,占所有生猪养殖主体的90%以上,他们所提供的产量,大约占全部产量的一半,所以一定要注意小养殖户的变化,给他们更多的帮助”,王祖力说。
  
  没有退去的非洲猪瘟和逐渐恢复的信心
  
  在连续两个月没有暴发非洲猪瘟的消息之后,2020年3月,全国范围内连续暴发了4起,其中1起是在野猪身上发现的,3起是在运输途中排查发现的。
  
  相比去年同期发生的19起非洲猪瘟,今年的情况显然已经好转,但对于那些在非洲猪瘟暴发期间清栏的小养殖户们来说,想要恢复信心并不简单。包括3月26日曝出的非洲猪瘟疫苗已经投入临床实验的消息,也没有给他们太多的鼓励。
  
  清栏1年半之后,身在河南焦作的王岳川,已经在附近城市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养猪近10年,最多的时候存栏近400头,但最终,他选择了退出。3月27日,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租来的养殖场已经退了,“不养了,也不想养了”。
  
  王岳川是2011年开始养猪的,从30头母猪开始,到2019年6月份清栏之前,平常存栏近400头猪。去年的非洲猪瘟中,他损失惨重,大猪被迫提前出栏,无法出栏的小猪基本上都死了,没有保险,也就没有赔偿,那一次,他赔了20多万。
  
  对于王岳川这样的中小散户来说,复养的决心并不那么容易下,疫情还没结束,他怕再一次感染,那样的局面一旦出现,对他来说就是难以承受的。王岳川确实想过复养,但最终放弃了。他找了一份工作,从老板变成了打工者,如今已经干了一年多,“收入和养猪差不多,但风险要小的多,所以也就不想着再养了”。
  
  在更高的层面,新的政策在不断出台。如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的通知》,要求推动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完善临时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将享受临时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的规模猪场条件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为年出栏500头以上。
  
  按照休栏前的规模,徐国强刚刚够标准。徐国强自己也很想继续养,但最终还是选择等待,等待非洲猪瘟疫情过去,或者等待疫苗,“有疫苗以后,我肯定会继续养”,他说。
  
  总体向好但仍有困难
  
  从非洲猪瘟暴发以来,国家及各个地方,已经出台了多项鼓励、推动生猪生产恢复的政策,甚至湖北、广东等多个省份,还制定了明确的生猪恢复任务。
  
  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能繁母猪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上涨,同时,2020年2月,新生仔猪首次环比上涨,这意味着,在6个月的生长期之后,市场供应量将会相应增加。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研究员王祖力告诉记者,当前生猪产能,大约在正常水平的70%左右,而且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出现了环比上涨的现象,生猪产能恢复的趋势总体向好,假如一切顺利,今年年底前,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准,问题不大。
  
  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一切顺利”,一切真会顺利吗?
  
  其实,到今天为止,生猪产能恢复,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非洲猪瘟的威胁,无疑是最重要的困难之一。
  
  王祖力说,“非洲猪瘟疫情仍有复发的可能,尤其是开春以后,气温上升,降水增多,非洲猪瘟发生的风险会变得比冬天更高”。相应地,非洲猪瘟疫苗虽然已经进入临床实验,但真正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疫苗创制机构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相关专家曾公开表示,从临床实验到实际应用,可能还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复养者或尚未复养的养殖户中,非洲猪瘟同样是影响复养的首要因素。
  
  国家政策需要更切实落地
  
  从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推动生猪复产的政策,王祖力表示,“这些政策发挥作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也需要注意,仍有一些地方存在落实政策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前不久曝出江西某镇拆除了许多散户的猪场。国家鼓励养猪,在土地、环保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但在个别地方,建个养猪场还是很难”。
  
  以环境为名拆除散户猪场,但另一方面,散户的环境评估问题却仍待解决,于成告诉记者,在过去,养猪场即便环境合格,也做过了环境评估,但仍拿不到环评证,而环评证影响着养殖场的诸多利益,比如申请贷款。不过,这一状况也正在改善,于成听说以后可以办环评证了,只是还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不仅养猪场难建,国家的各种补贴、补助,有些地方也存在发放困难的问题,于成告诉记者,他去年2月被扑杀的1100头生猪,至今没有领到补贴,“当初跟我说是300元一头,很少,但对我们来说,多少能减少点儿损失。问题是,一直都未拿到”。
  
  于成本打算春节前去要这笔钱,但遇上新冠肺炎暴发,所以到现在还没拿到。徐国强也告诉记者,他们听说过很多养猪的补贴,但真正拿到的极少,尤其是小规模养殖的散户,大部分拿不到这些补贴。
  
  “过去制约生猪产业的很多因素,现在也还存在”,王祖力说,“除了环保、土地等,还有金融问题,也是一个瓶颈,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改革,后期可能会慢慢推开,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除了传统的瓶颈之外,非洲猪瘟暴发之后,还出现了新的影响因素,王祖力说,“比如商品猪留种的问题,过去普遍作为种猪的二元猪不足,原本用作育肥猪的三元猪被留作种猪,这可能影响种猪的繁育数量。再如,要注意进口的问题,进口对缓解国内供给短缺有很大的作用,但同时,如果进口量很大,就有可能影响国内的产业”。
  
  这是新手入行的良机吗
  
  进口猪肉数量是否能够影响国内产业的发展,目前尚无迹象。尽管国家实施了多种平抑价格的措施,比如释放库存的冷冻猪肉,但生猪价格仍在高位,目前为18-19元每斤,而正常年份的价格只有7-8元。
  
  高额的利润,不只有坏处,从某种角度讲,正是高额的利润,带动着生猪产能的恢复。不过,这样的带动有需要警惕的地方。
  
  当前,除了原本的养殖企业、养殖户在复产之外,受到高额利润的诱惑,大量的“行外人”也正在进入养殖业,其中有金融、房地产企业,也有互联网企业等。据记者了解,仅在东北某地,就有两家房企已经开始建设猪场、布局养猪产业。
  
  养殖户主刘莉莉对记者说,“养猪的风险确实很大,我们这些养了十多年二十年的人,也一直都担着心,尤其碰到非洲猪瘟这样的风险,我们自己几乎没办法应对”。王祖力也并不支持从未涉足养猪业的企业,在当下的背景下贸然涉入,不过他认为,行业外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养猪业,并非普遍现象,“从我们的调查看,生猪复产的主力,还是原本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猪肉不仅是一种食物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总量为11058.8万吨,其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为5493.5万吨,国人每人每年平均猪肉消费量超过40公斤。
  
  早有专家提醒,我国人均肉类脂肪摄入量过高,超过了《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标准,需调整饮食结构。也因此,有人认为,非洲猪瘟造成生猪产量下降,其实也是一个调整饮食结构的机会。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是否有必要让生猪产量恢复到非洲猪瘟暴发前的水准呢?
  
  其实,仅从食物的角度,远不能衡量猪肉的意义。王祖力解释说,“从科学饮食的角度讲,确实超出标准。而且类似的情况不仅我们有,很多发达国家也存在肉类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但从另外的角度看,还有经济问题,消费习惯问题。”
  
  猪肉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猪肉价格的每一次波动,其实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生猪养殖还是国内养殖业的支柱产业,王祖力说,“过去很多年中,猪肉在所有肉类供应中占比超过60%,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生猪养殖产业的每一次变化”。
  
  国人的消费习惯,同样使得生猪养殖的重要性,远超养殖其他动物。王祖力说,“要考虑到大部分国人的习惯,他们的猪肉消费,远超牛羊肉、禽肉、水产等。这种习惯在短期内很难发生变化,老话说‘猪粮安天下’,也正是这个道理”。3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公布了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表明该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自2018年8月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以来,抗击疫情的漫长历程终于破晓。同时,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可育母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上升,每年500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新生仔猪数量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增加,生猪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回升态势。

预计生猪生产将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总体目标。最近,记者采访了一些水产养殖企业、农民和相关专家,发现许多大型企业正在加快生产恢复,甚至扩大规模。但与此同时,许多小农仍然缺乏信心,一些人退出了生猪生产,许多困扰生猪生产的瓶颈尚未完全克服。
在过去的一年里,养猪的人赚了钱

。养猪是有风险的,每个饲养员都很清楚,尤其是养猪多年的老农民。这几年经历了太多的风暴,但没有一次像非洲猪瘟一样。

“我们这几年养猪遇到了很多风险,以前总能想到解决办法,但是非洲猪瘟真的没有办法。一旦被感染,就没有办法了,”黑龙江省长春市农民刘莉莉说。

刘莉莉是当地一个大型水产养殖场,长期储存约4000头。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她的农场躲过了一场抢劫,一直很安全。这让她成为这场疫情的“赢家”。猪肉价格高峰期,她手里有猪,自然赚钱。“她赚到了她以前失去的东西,她很富有。如果我的养猪场现在不幸遭遇非洲猪瘟,我只能白白承担损失,”她说。

在非洲爆发猪瘟的整整一年半时间里,那些手里有猪,不停产的,基本上都赚到了钱。

位于湖北省的高层养猪企业杨祥,从未停产,一直在扩大规模。杨翔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7月底,该公司的股票约为10.5万股,现在已扩大至15万股左右。目前,公司产能仍在增加,目标是30万头库存。

“种猪供不应求,市场上很受欢迎,所以还是有很大的扩张空间空”负责人说。

刘莉莉也有扩大生产的计划,并已进入实施阶段。只是因为东北回暖晚,所以还处于打基础阶段。“我们原来的农场和设备已经比较先进了。比如我们可以自己加工饲料,自己在自己的实验场消化肥料。养殖场的各种设备也比较好,但是新养殖场完全智能化,几乎不需要人工。

种猪越大越容易恢复生产

非洲猪瘟发生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和促进生猪生产的恢复,帮助农民恢复早期养殖。

但是要真正调理,不仅仅是有钱人和猪。同一个养殖场,非洲猪瘟第二次发生的概率大于第一次。

2019年2月,长春一农民虞城猪场发生非洲猪瘟,他的养殖场有两个猪舍死亡。后来有些大猪被强制提前放生,有些被当场扑杀,扑杀数量在1100头左右。

宇成没有生猪保险,不是不想保,是没地方保。”其他县有,主要是政府帮助,组织农民,找保险公司。我们不鼓励在市区养猪,所以没人帮我们。我们自己寻找,保险公司根本不会接受,”他说。

1998年,俞成开始养猪。最早只有10头母猪,都是自己繁殖的。到2019年,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700头母猪和5000头母猪的大型农场主。扑杀后,巨大的养殖场只剩下150头母猪和400头小猪。

收拾好猪圈,玉成立刻重新养了。”养了20多年的猪,经历了无数次的风波,亏了钱,赚了钱。2015年到2016年价格好的时候,两年赚了600万。为什么我们农村人能赚这么多钱?当然,这一次,损失惨重,”他说。

截止2019年10月,在虞城经过复建,存量接近1000。然而疫情又发生了,这次更麻烦了。”只剩下几十头母猪了。".

被疫情“劝退”的中小散户

大企业和中小散户面临着同样的非洲猪瘟风险,但遇到非洲猪瘟后恢复生产的难度却是一天比一天不同。

中小散户恢复生产比大企业难很多。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时,河南农民徐国强刚刚把养猪场的猪卖了,逃了出来。但直到今天,他还没有填满专栏。

“我养不起,”徐国强说。

一方面,疫情尚未结束,疫苗尚未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猪的价格急剧上涨,每只小猪一两千元,这是太多的投资。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徐国强有500个养猪场,都是育肥猪。补充500头小猪将花费一大笔钱。

在市场上,一只40斤的小猪价格在2000元左右,一只20斤的小猪价格在1500元以上。想要繁殖养活自己,就需要以更高的价格引进种猪。普通种猪价格6000元左右,品种比较好,超过一万。即便如此,种猪的需求还是供不应求。

“风险太大。”徐国强说,一旦非洲猪瘟疫情再次发生,用这么多钱,后果对他这样的小家庭来说将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我手里只有10万元,那我肯定不会疗养”,刘莉莉说。小散户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难以承担巨额的平反成本。

刘莉莉计算了一个帐户。如果要养500头育肥猪,大概要100万头左右。每头猪每天的伙食费在5元左右。生长期6个月,500头猪从买回来到宰杀需要40多万。还有人工、防疫、保洁等各种费用。在非洲猪瘟结束之前,小散户很难下定决心充分休养生息。

也是如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2020年2月进行的一项在线问卷调查显示,超过20%的农民表示,他们将在2020年退出农业,其中大多数是农业规模在500人以下的散户。

“存栏量不足500头的小农占所有养猪主体的90%以上,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一半,必须关注小农的变化,给予更多帮助”,王祖丽说。

非洲猪瘟并未消退,信心也逐渐恢复

在连续两个月没有非洲猪瘟爆发的消息后,2020年3月,全国范围内连续四次爆发,其中一次是在野猪身上发现的,另外三次是在运输途中发现的。

与去年同期的19例非洲猪瘟相比,今年的情况明显好转,但在非洲猪瘟爆发期间清理摊位的小农户要恢复信心并不容易。包括3月26日非洲猪瘟疫苗已经投入临床试验的消息,并没有给他们太多鼓励。

生活在河南焦作的王岳川,在清理了一年半的栏目后,在附近的一个城市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养猪近10年,最多库存近400头猪,但最终他选择了辞职。3月27日,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租住的农场已经退休,“我不想再养了”。

王岳川从2011年开始养猪,从30头母猪开始,2019年6月宰杀之前,有近400头猪存栏。去年非洲猪瘟,他损失惨重,大猪被迫提前宰杀。不能屠宰的仔猪基本死亡。没有保险,就没有赔偿。那一次,他损失了20多万。

对于王力可越川这样的中小散户来说,下定决心平反昭雪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疫情还没结束,他怕再被感染。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他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王岳川确实想过康复,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他找到了工作,从老板变成了农民工。现在他已经工作一年多了。”收入和养猪差不多,但是风险小很多,他不想再养了。".

在更高的层面上,新政策不断出台。例如,3月18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支持促进生猪稳定生产和供应的通知》,要求加快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中小农户发展。完善临时贷款贴息补贴政策,将享受临时贷款贴息补贴政策的规模化猪场条件由每年5000头以上调整为500头以上。

根据收盘前的规模,徐国强刚刚达标。徐国强本人想继续养猪,但最终选择了等待,等待非洲猪瘟疫情过去,或者等待疫苗。”疫苗有了以后,我一定会继续养猪,”他说。

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困难

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促进生猪生产恢复,甚至湖北、广东等省也制定了明确的生猪恢复任务。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可育母猪数量连续五个月增加。同时,2020年2月,新生仔猪首次增加,这意味着6个月生长期后市场供应量将相应增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利告诉记者,目前生猪产能约为正常水平的70%,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出现环比增长,生猪生产恢复趋势总体良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年年底前会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问题不大。

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一切顺利”。真的会一切顺利吗?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生猪产能的恢复还有很多困难,其中非洲猪瘟的威胁无疑是最重要的困难之一。

王祖丽说,“非洲猪瘟仍有复发的可能,尤其是春季以后,气温升高,降水增多,非洲猪瘟的风险会变得比冬季更高”。相应的,非洲猪瘟疫苗虽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但是真正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疫苗研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专家公开表示,从临床试验到实际应用可能需要“六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事实上,在记者采访的许多已康复或未康复的农民中,非洲猪瘟也是影响康复的主要因素。

国家政策需要更有效地执行

自非洲猪瘟爆发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猪繁殖的政策。王祖礼说:“这些政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上还存在困难和问题,比如最近披露的江西某镇拆除了很多散户的养猪场。国家鼓励养猪,在土地、环保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有些地方建设养猪场还比较困难。

零售养猪场以环境的名义被拆除,但另一方面,散户的环境评估问题仍有待解决。俞成告诉记者,过去即使环境合格,猪场也做过环境评估,但还是拿不到环评证,影响了养殖场很多利益,比如申请贷款。然而,这种情况也在改善。余成听说以后可以申请环评,但具体时间还是不知道。

不仅养猪场难建,而且各种国家补贴和补贴在一些地方也很难分配。俞成告诉记者,他去年2月宰杀的1100头猪至今没有收到补贴。“一开始他跟我说300块钱是第一笔,很少,但是对我们来说,可以减少一些损失。问题是,我一直没有得到它。”。

本来打算春节前要这笔钱的,但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我还没有拿到。徐国强还告诉记者,他们听说过很多养猪补贴,但他们得到的真的很少,尤其是小规模养殖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大多拿不到这些补贴。

“过去制约养猪业的因素还是很多的,”王祖丽说。“除了环保,土地等。,还有财务问题,也是瓶颈。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改革,后期可能会慢慢推开,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除了传统的瓶颈之外,非洲猪瘟爆发后,出现了新的影响因素。王祖礼说:“比如过去把商品猪当种猪养的问题不够,把原来用作育肥猪的三元猪当种猪养,可能会影响种猪的饲养量。再比如,要注意进口问题,进口对缓解国内供给不足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如果进口量大,可能会影响国内产业。”。

这是新手入行的好机会吗?

进口猪肉的数量是否会影响国内产业的发展还没有显示出来。虽然国家实施了各种稳定价格的措施,如放开库存冷冻猪肉,但生猪价格仍处于高位,目前为每斤18-19元,而正常年份的价格仅为7-8元。

高利润不仅是坏事。从某个角度来说,是高利润带动了生猪产能的恢复。然而,这种驱动力也有值得警惕的地方。

目前,除了原有的水产养殖企业和农户正在恢复生产之外,大量的“圈外人”也在进入水产养殖业,包括金融房地产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据记者了解,仅在东北某个地方,就有两家房地产企业开始建设养猪场,布局养猪业。

农民刘莉莉告诉记者,“养猪的风险真的很大,我们这些养猪十几二十年的人一直很担心,尤其是遇到非洲猪瘟的风险,自己都很难应对”。王祖丽不支持从未涉足养猪业的企业,而是在当前背景下贸然涉足。但他认为,行业外的企业和个人进入养猪业并不是普遍现象。"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生猪复种的主力军是原有的养殖企业和农户."

猪肉不仅是一种食物

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猪肉总消费量为1.10588亿吨,其中中国占一半,占5493.5万吨,中国人年均猪肉消费量超过40公斤。

专家警告,我国人均肉类脂肪摄入量过高,超过《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所以有人认为非洲猪瘟导致的生猪产量下降其实是一个调整饮食结构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是否有必要将生猪产量恢复到非洲猪瘟爆发前的水平?

其实仅仅从食物的角度,远远不能衡量猪肉的意义。王祖礼解释说:“从科学饮食的角度来看,确实超标了。此外,类似的情况不仅存在于美国,也存在于许多发达国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还有经济问题和消费习惯。”

猪肉是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猪肉价格的每一次波动实际上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同时,生猪养殖是国内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王祖礼说:“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猪肉占所有肉类供应的60%以上,这让我们关注猪养殖业的每一个变化”。

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也使得养猪远比其他动物重要。王祖礼说:“考虑到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他们的猪肉消费远远超过牛肉、羊肉、家禽和水产品。这个习惯短期内很难改变,正因为这个原因,古语有云,‘猪食天下安’。

本文转载自中国生猪养殖网,整合自中国养殖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今年生猪生产目标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