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苦花鱼”回来了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苦花鱼”回来了

遂昌,当地人口中有一种“苦花鱼”,已经灭绝20多年了。

苦花鱼对水质要求较高,一般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溪中,也被称为“清水皇后”。

最近听说消失多年的苦花鱼又回来了。近日,记者来到歧口乡。横跨钱塘江和瓯江口,是遂昌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虽然是冬天,但是很难找到苦花鱼的踪迹,所以我们开车去石仓村碰碰运气。

站在村口的大坝上,只见水面波光粼粼,水从三四米的高度倾泻而下,激起白浪,然后顺流而下。

石仓村的村民对苦花鱼有特殊的感情。70年代,苦花鱼活跃在穿过村庄的石仓园。春夏之交,都要游回来产卵。在村口三四米高的大坝上,数百条苦鱼一起跃起,吸引着村民观看。

然而到了80年代,村子里出现了电鱼和毒鱼之风,河里的生物变得稀少;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河道中的垃圾已经开始泛滥。90年代,小溪变色,成群的苦鱼消失了。

“苦花鱼是台湾省铲颌鱼的俗称,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和台湾省,但不大,但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浙江师范大学特种渔业研究所副所长解志刚对这种鱼的习性了如指掌。他说,苦花鱼对生存环境要求严格,这也是它在遂昌灭绝20多年的原因。

村民翁永奇几年前与苦花鱼有过一次“邂逅”——他在山顶一条人迹罕至的小溪里发现了苦花鱼。那一次,翁永奇特意带了几条鱼下山,当作鱼苗养着。

还能在小溪里找到苦花鱼吗?“这种鱼很凶猛。除非水质一流,溶解氧高,否则不会轻易下山。”解志刚说。

今天的石仓村和过去不一样了。“这些是山泉,可以直接喝!”说话间,歧口乡人大主任应文君舀了一把溪水喝了。记者也喝了一口,冰凉中甜甜的。

好水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2013年,石仓村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项目之一,实施了所有垃圾的定点投放和收集。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在当地设立了河道巡逻队,投资3100万元,整治了12.8公里的河道。“不仅苦鱼回来了,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桃水母也在这里大量定居。我们的河是活的!”看着眼前的欲望,英文俊感慨万千。

听说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山涧水流湍急,苦花鱼银白色的身体在闪光,真的很美。不幸的是,记者在村口的大坝上呆了很久,只看到了水花,却没有看到鱼的苦味。

“苦花鱼在这里定居几年了,等天气暖和了再来!”看到我们的遗憾,加入钓鱼队的村民发出了邀请。“苦鱼怕人,天冷,都躲在大石头下。现在找他们有点难。”

“就是它,我们要找的苦花鱼!”来到翁勇的后院,遂昌水产科技推广站站长周海东兴奋地叫了出来。苦花鱼嘴小,体长,肉多,主要以硅藻、蜉蝣幼虫或蚕为食。一年的鱼不能长到三四英寸以上,然后越长越慢,五年后会长到30厘米左右。在晶莹剔透的养殖池塘里,翁永奇的苦花鱼已经长成几条“大鱼”。这些是他六年前从山顶带下来的鱼苗,现在经过培育已经有几十尾了。

不久前,一位上海客人花500元买了五条鱼。这让翁永奇有了一个想法——养殖苦鱼:“以前是无条件的。现在村里水质好,山好,水好,风景好。合起来也不是发财的门道!”

这个想法也在歧口乡流传。近年来,该乡依托良好的生态河流环境,借助工商资本,发动群众自主创业,开发神龙峡谷漂流、小水电等项目,开展水域水产养殖,努力打造十里翠美丽的沿江经济带。

“对我来说,苦花鱼是一种象征,就是童年玩伴回来了。”翁永奇真的很喜欢活泼的苦花鱼。所以他总是第一个带头,无论是治河还是垃圾分类,让环境更好,让苦花鱼沿着良好的生态找到回家的路。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苦花鱼”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