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江苏禁退一线考察:鱼米之乡,有“禁”“退”的好办法

江苏禁退一线考察:鱼米之乡,有“禁”“退”的好办法

“以前常年拉网,手不直,指甲黑。冬天,它们会裂开,感觉像枯枝。”52岁的台州渔民韩春华,手伸得笔直,腰也不疼。他还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整个人精神面貌比较好。”

全省像韩春华这样的渔民有38865人。截至10月11日,我省长江干流及保护区的归还工作已经完成。十年禁捕,为了后代,如何既能抗退,又能管好,促进转型?鱼米之乡江苏正在争分夺秒地“干”、“抓”、“硬抓”。在实践中,探索“禁”与“退”之道和发展之路。

别了,钓鱼回来就是回馈湖光水色

“再见,太湖,下次再来,我会指着湖里游泳的鱼,告诉孩子们,爸爸也有贡献。”一艘满载渔具的渔船缓缓驶进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的白水港。上岸后,船主秦举起他的捕鱼执照照片记录,准备将船交付。在镜头里,秦不仅放弃了太湖,还展望了未来。

位于太湖东南岸的东山镇,9月28日正式开始了渔民退社签约,10月2日晚,1577名渔民全部签约。看起来只花了五天时间,但实际上,早在今年七月,东山镇就做了大量的前期基础工作。副市长杨中兴介绍,东山镇收集并集中记录渔船和渔民信息,确保“一证一船一档”,充分了解渔民的补偿需求。

“其实这两年太湖的鱼少了。90年代,太湖特有的鱿鱼几乎看不见。”秦,十岁随父上船“谋生”,对太湖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禁渔还渔,可以让太湖生态环境更好,他“双手赞同”。

为了“抵挡”,我省建立了现代化的执法体系。“对于撤防后的保护区管理,我们构建了空天湖立体执法模式。”高宝邵伯湖渔政管理办公室渔政处沈刚表示,通过雷达+远程监控、无人机和快艇巡航执法相结合,可以对保护区进行24小时监管,最大限度地保护渔业资源。

上岸后,钓鱼归来的渔民有了新的身份

51岁的夏连青正在南京高淳经济开发区电子公司组装车间的操作台前熟练地按照工序操作,短时间内组装好一个工件。在10多公里外的高淳区惜春镇碧桂园小区,夏连青的丈夫魏红头正在打理小区内的绿色植物。半年前,他们是一对以在石臼湖捕鱼为生的渔民。

“我一个月从早上八点到五点拿三千多块钱。”魏洪头说,近年来,石臼湖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在湖中捕鱼没有收入。“落地后才发现,只要你肯干,空的发展会更大。”

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姜表示,该区709名具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适龄退休渔民全部实现了就业,就业渠道包括打工和创业。灵活就业、水产养殖特色产业、农业生产等。,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我们已把所有有就业及创业需要的退休渔民纳入公共就业及创业服务体系,并提供一个职业指引。符合保险条件的100%登记参保,100%代扣代缴,100%缴纳社保。”

从前是渔夫,现在是渔夫。11月10日21时,泰州高港区渔民王付德一行人从基地出发。22点40分,一缕河光引起了他的注意。当突击艇靠向岸边时,他立即卷起裤子跳入水中检查岸边。

“有人在禁渔区钓鱼,钓到一条782左右的白绢!”王付德说,附近发电厂的两个出口就在这里,水很热,鱼喜欢聚集在这里。

“他们对长江非常熟悉,知道哪里会有人选择去偷。”泰州渔政监察支队副队长张荣根表示,泰州招募了50名有丰富水上工作经验的渔民组成渔政卫士共管团队,“渔政执法+渔政保护队”大大提高了长江渔业执法的有效性。

“水上作业是渔民就业的首选,比如钓水草,在景点划船。”苏州市吴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科余刚表示:“我们为退休渔民开展了招聘、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和政策解读等46项专项活动,以确保返乡渔民转岗工作的完成。”

高邮市退休渔民创业可享受政府优惠,15万元以下贷款由人力和社会部门全额补贴,可享受三次。“如果渔民征信没有问题,银行也没有其他经营性贷款,我们也会让银行取消所有担保手续,立即离开。”高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创业处处长张其成表示。

转型,探索渔业现代化新途径

禁渔退渔后,转型升级成为渔业优质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9月,省滆湖渔政管理办公室与省淡水渔业研究所和江苏余念农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禁捕退捕后,面对芜湖巨大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一定要让这种优质的自然资源发挥作用,帮助农村振兴,实现湖富于民。”省滆湖渔政管理办公室主任索卫国表示,滆湖已经率先尝试撰写了禁止捕捞和休渔的文章后半部分,为湖泊生态渔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增殖渔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渔业本身的高风险特性也让很多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因此,在前期的探索和对接过程中,滆湖渔政管理办公室积极引进当地国有资本江苏恒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广滆湖(武进)5万亩。

“未来将以增殖渔业为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休闲渔业的探索和规划。”索卫国表示,要通过打造渔业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设美丽渔村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渔业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渔业”、体验式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产业在优化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不断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增长。

扬州市邗江区芳乡镇盐湖村村民依托渔村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开发出了一条集垂钓与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直播室的宝贝,今天我给你推荐的是我们村的‘湖滨三宝’——芡实、虾米、虾粉……”黄,37岁,在镜头前,是湖滨村的“钓鱼第三代”,也是村里商品直播的“龙头”。

黄告诉记者,通过直播带货,带领游客体验文化创意作品,在旺季时每月可赚七八千元,淡季可做一些甜品,送到附近的乡镇。

盐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说,为了帮助渔民上岸改造,村里邀请了扬州职业学院的老师携手授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村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黄这样的网络名人,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在五年内翻了三番。现在的盐湖村是以渔村文化、渔村产业、渔村旅游、渔村电商、渔村文化创作等为基础的。,努力打造“最美的渔村”。

江苏禁退一线考察:鱼米之乡,有“禁”“退”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