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解读河南农村文化振兴探索

解读河南农村文化振兴探索

振兴农村文化,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让农民自己创造文化。近年来,河南在探索农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培养一批文化志愿者,挖掘一批农村文化人才,河南留下了一批永远不会离开农村的文化“轻骑兵”。

召集志愿者激活“一池泉水”

还没踏进娄子河村支部书记周英贤家的大门,就听到一阵热闹。院子里,四五个村民正在排练现代戏《看楼子河》;大厅里,器乐乐团的大叔们在跑新歌;在东厢房,刚刚化完妆的“演员”正在换戏服...

65岁的周应贤一边忙着指挥彩排,一边感慨:“以前楼子河村的热闹是麻将和是非。”河南省鲁山县楼子河村位于伏牛山脚下,人多地方少,贫困状况多年未变。“村干部一年都做不到,都在忙着调解纠纷。”周应贤说,人抑郁心绪不平,企业投资也是围绕楼子河村。

2016年12月,一群文化志愿者走进娄子河。从那以后,每个周五下午到周日,文化志愿者都会来训练村民们的舞蹈、歌剧和音乐。

如今,楼子河村不仅成立了舞蹈团、歌剧团、器乐团,还成立了艺术团,村民们创作了30多部充满乡土情怀、声音和风味的文艺作品。

2016年以来,河南从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招募1.6万人,组建分支文化志愿者小组,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到全省贫困村推进农村文化活动。

在志愿者的推动下,丰富的文化生活激发了村民增加收入和致富的愿望。目前,该村60多个蘑菇大棚的收获已经在望,农贸市场正在规划中。

村里有“宝藏”刺激“种子效应”

今年4月,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向内黄县村村民李颁发了“最震撼的村宝”奖章。

“什么是‘村宝’?”李问。“是有文化,有组织能力,愿意为村里农村文化发展做贡献的人。”文化厅的同志解释说。

寻找“乡村宝藏”源于2019年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开展的一项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发掘那些拥有文化技能和文化符号的人,作为每个村庄的‘村宝’。”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厅长康杰说。

李就是其中之一。40岁的李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超市。为了在农村推广阅读,12年前,她清理了空超市里最显眼的酒类货架,放在了书上,成立了一个免费的农村图书馆——伟光书店。

不收费,没证,远房亲戚邻居,路人都可以借。在李的影响下,一个近百人的基层阅读推广志愿者服务团队逐渐在当地发展起来...截至目前,与伟光书店合作的27家机构已迎来30多万读者。

截至目前,在河南1048个试点村开展了3100多项活动,发掘出1717件“村宝”。“它们就像一粒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农村的广阔土地上,使农村文化更加繁荣和生机勃勃。”康杰说。

新乡县回归创新文化供给形式

在河南省佳县广天地乡秋庄村,一栋名为益铭树竹的三层楼建筑在竹荫下显得格外突出。这座建筑不仅是村里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农村的民宿。

10岁的村民黄是这里的常客。他轻轻推开门,随手挑出几本熟悉的儿童读物,盘腿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

“广阔的世界”这个名字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农村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的呼声。48岁的黄普蕾曾在郑州一家媒体工作。2016年,他萌生了在村里建一个文化空室的想法,然后回国投资80多万把自己的老房子变成了公益图书馆。

“一开始我只是想造一本书。后来考虑到运营管理成本,我加入了商业模式,分享了我没有作为民宿居住的房间。”黄普蕾表示,任何人愿意为孩子义务讲课,愿意为村民举办公益讲座和免费诊所,愿意捐赠10本书,当天就可以免费住宿。这样就吸引了很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回归的新乡县是振兴农村文化的生力军."康杰表示,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河南探索了“村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特色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新模式,为农民提供了阅读推广、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服务。

如今,村民招待客人的新时尚不再是喝酒打牌,而是在益铭书局“打卡”喝茶。

解读河南农村文化振兴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