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来自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最新消息,继今年夏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高水平增长,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伏旱、台风和甜菜夜蛾等不利影响。这个来之不易的收获是怎么实现的?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福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韩长福指出,判断今年秋粮丰收主要基于两点。

第一,面积大幅增加。今年秋粮面积预计将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高产作物玉米,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第二,成长性普遍不错。东北四省自治区占全国秋粮三分之一以上。该地区春播时雨水较多,前期光温水搭配好,苗木状况良好;夏季,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夏季干旱,但影响有限;8月底9月初,东北中部出现3次台风,造成当地玉米倒伏。因为此时玉米产量已经达到80%-90%,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有限。

从其他地区来看,长江流域汛期遭受洪涝灾害,中稻和晚稻受到影响,但面积的增加弥补了损失。洪水过后,该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黄淮海平原和魏奋平原的夏玉米长势较好,丰收在望。其他主产区气候也比较有利,秋粮生长正常。

在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和农业不容易丰收。“粮食和农业的大丰收是许多力量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结果。最根本的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韩长福说。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了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用40多亿元的综合资金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在中央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持了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规模的稳定,有效调动了当地农民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科学和技术的贡献对于获得粮食丰收也是不可或缺的。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及时制定了30多项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指导意见,因季节和灾害及时派出40多个专家组。广大基层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抗击疫情和天气,引导服务,帮助农民在田间实施关键技术。

“中国粮食已实现‘十六连收’,粮食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中国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大米和小麦口粮的库存可以满足全国一年的消费需求。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保证14亿人吃饭没有问题。”韩长福说。

如何看待粮食进口问题?韩长福指出,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是“立足自身,立足国内市场,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适度进口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的。

韩长福指出,近年来,我国全年进口粮食约1亿吨,其中粮食不足20%,仅占国内产量的2%左右,主要是调整品种的余缺。今年粮食进口有所增加,但不多,适当增加了一些玉米。

进口的大部分是大豆。中国全年进口8.9亿吨,占进口的80%以上,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近年来,国内大豆生产稳步发展,但生产增长率远低于消费增长率,需要进口来弥补国内差距。这种模式在下一阶段会长期存在,也是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韩长福还表示,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蔬菜、肉类、牛奶等“菜篮子”产品市场呈上升趋势,产量高、价格好、收入增加。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扶贫攻坚成果,全面提高了小康素质。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