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大国的基础很难巩固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大国的基础很难巩固

来自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最新消息,继夏早稻丰收后,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粮食年产量有望增加,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伏旱台风、甜菜夜蛾等严重影响。这个来之不易的收获是怎么实现的?日前,中央农业办公室主任、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全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又一个丰收年

“全年粮食生产的主要部分是秋粮。目前秋粮将进入收获季节。目前秋粮丰收在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韩长福的话里有激动。

秋粮还没到,如何判断收成?韩长福说,主要是基于两点:

首先,面积增加了。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高产作物玉米,奠定了良好的丰收基础。

第二,成长性普遍不错。东北四省自治区占全国秋粮三分之一以上。该地区春播时雨水较多,前期光温水搭配好,苗木状况良好;夏季,西部部分地区遭受夏季干旱,但影响有限;8月底9月初,东北中部出现3次台风,造成当地玉米倒伏。但由于此时玉米产量已达到890%,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有限。

看看其他地区。长江流域汛期遭受洪涝灾害,中稻、晚稻受到影响,但面积的增加弥补了损失。洪水过后,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成熟;黄淮海平原和魏奋平原的夏玉米长势较好,丰收在望。其他主产区气候也比较有利,秋粮生长正常。

在特殊的一年里,收获是非常重要的

韩长福说,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今年也是面临特殊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挑战交织在一起。捕捉丰收有什么特殊意义?韩长福总结了三点: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争取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战略主动权,为扶贫攻坚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这次疫情测试再次证明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确保饭碗的特殊重要性。”韩长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粮食贸易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全球自然灾害、病虫害更加严重,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扩大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来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韩长福还说,“两保三保”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不愁吃”是首要指标。农业生产也是许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扶贫攻坚成果,全面提高了小康素质。

多党力量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丰收的秘诀是什么?

韩长福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的粮食生产。国家提高了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整合40多亿元资金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保持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规模稳定,有效调动了当地农民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春耕生产的关键季节,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的名义,发布了《当前春耕生产指导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以今年粮食面积为约束指标,以产量为指导指标,下发到各省(区、市)政府,多年来一直没有这么做。在关键农作季节,甜菜夜蛾的“四堵带”和沙漠蝗虫的“三条入侵防线”从一个地区部署到另一个地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

春耕和备耕忙的时候,广大农民响应号召,及时下地,防治疫情,做好春耕准备。洪水发生时,农民们争相收割早稻和插秧晚稻,并及时补种。台风来袭后,农民改装收割机械,及时收割倒伏作物。

粮食安全有保障

韩长福说,中国粮食实现了“十六连收”,大米和小麦两大军粮存量可以满足全国一年的消费需求。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粮食安全有保障。

那么,如何看待食品进口问题?韩长福说,近年来,我国全年进口粮食约1亿吨,其中粮食不足20%,仅占国内产量的2%左右,主要是调整品种的余缺。今年粮食进口有所增加,但不多,适当增加了一些玉米。

进口的大部分是大豆。中国全年进口8.9亿吨,占进口的80%以上,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消费。近年来,国内大豆生产稳步发展,但生产增长率远低于消费增长率,需要进口来弥补国内差距。这种模式在下一阶段会长期存在,也是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我们将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争取秋粮丰收,确保小康年粮食农业丰收!”韩长福坚定地说。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大国的基础很难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