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抚松县提水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抚松县提水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以农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按照“产业振兴”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松水泉”牌玉米糁、速冻玉米、玉米面条、覆盆子罐头、树莓汁、长白山猕猴桃等特色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农村振兴试点地区建设。

基于区域优势和当地条件,激活能力

抽水镇位于长白山,头在松花江东岸。属于吉林省黄金玉米带早熟区。玉米种植面积高达2.4万亩。然而,传统的玉米种植耗费人力,收获周期长,经济效益低。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打造好“玉米”品牌是近年来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重点工作。

抽水镇立足本地,深挖区域优势,改变传统玉米种植品种,大力发展小红玉米种植。2018年,我们从上海获得50万元人民币,完成了180平方米的SC标准化厂房建设,购买了新的玉米糁加工生产设备,申请注册“松水泉”品牌商标,成立了涌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松水泉”玉米糁应运而生。

合作社根据当地优势,选择优质地块,种植小红胶玉米。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采用有机种植模式,严格控制农药喷洒量,大量使用有机肥,田间管理采用人工除草,确保松水泉特色玉米从种植到加工全过程绿色有机。这种“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的管理模式,带动了村里46名村民每亩增收200多元,年收入10万元左右。

盘活闲置资产,共建三村合力。

由于松水泉玉米糁市场反馈效果好,发展前景广阔,为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2019年全乡争取到100多万元将闲置的养老院改造为经营性资产,64,66平方米冷库建设积极拓展合作社发展空。

为了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抽村党委和政府打破思维定势,积极推进“跨村共建”模式。以“理念与理念相结合,以技能与财富相结合,以产业发展产业”的工作原则,强村带弱村形成了系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了抽水村、涌泉村、碱厂村的合作共建,真正实现了村村共建的产业链,并在抽水村引进,建成200多平方米的冷库、速冻库, 在建昌村沿江优质带建设种植基地,与涌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形成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2019年,速冻玉米项目带动3个村60多名村民增收致富,年收入20多万元。

抽村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现农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在打造“松水泉”玉米糁品牌的基础上,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突破点,将长白山树莓、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推出树莓玉米面、人参玉米面、树莓罐头、树莓汁等新产品。目前,涌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有10余种产品,玉米衍生产品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树莓产品形成了相应的规模,产品种类丰富,增强了农民发展产业、扩大经营规模的信心。

注重示范,带动效应,吸引富水

抽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探索以玉米种植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模式。联合村两个委员会的成员多次出国考察学习,解除了农民的顾虑,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社的好处。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激发了农民加入和经营合作社的信心,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集中各村特色种植力量,充分发挥“头鹅”的引领示范作用,对再生有机玉米、树莓、长白山猕猴桃进行现代化加工,开发玉米面条、树莓玉米面条新产品。实现加工、包装、仓储、销售一条龙,寻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农村振兴融合的途径。据悉,2020年预计收入30万元,逐年稳步增长。

目前,“松水泉”永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从初期为村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逐步延伸到仓储、运输、加工和销售。村党支部积极联系政府食堂、各大超市、销售企业,同时产品落户各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会,拓宽销售渠道,最终实现种植体验、参观生产、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产业振兴的先行者开路,农村振兴的蹄子稳健。抽水镇将坚持特色产业与农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联系,打造特色农业新优势,写下农村振兴试验区这篇大文章,从而孕育新动力,实现新跨越,让农村振兴成为“一盘棋”。

本文转载自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并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抚松县提水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