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看,高陵的花变了脸

看,高陵的花变了脸

甘孜州曾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在扶贫攻坚战略指导下,甘孜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智慧农业,努力修复生态环境,逐步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如今,甘孜州工业优秀,环境优美,实现了全球扶贫,朝着更美好的新生活迈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盛开在横断山区的“高山之花”。有人说甘孜是白色的,雄伟的雪山使它看起来极其神圣;有人说甘孜是红色的,泸定桥上的勇士传播红色基因;有人说甘孜是蓝色的,用新概念培育的各种产业就像一片片“蓝海”;有人说甘孜是粉红色的,从甘孜传到全国的《一个母亲的女儿》这首歌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每个人去甘孜都可以享受不同的颜色。更让人欣慰的是,甘孜这几年的扶贫工作也像一朵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花,在横断山区绽放。

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甘孜州,一个普通农牧区家庭的收入来源是什么?五六月份的冬虫夏草,七八月份的松茸都是相当可观的收入。农闲季节,家里大部分成年男子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回来种青稞等作物。与平原地区的农村不同,这里家家户户种的青稞不是拿来卖的,而是作为口粮储存在院子里的牦牛皮口袋里。除了采集虫草、松茸、外出打工、从事农牧业、土地流转、村集体分红等。,当地人的收入结构近年来变化很大。

在道孚县新建的康巴植物园,32岁的卓玛青厝正在修剪高原地区罕见的绣球。卓玛清错的老公平时出去工作,最近回来采虫草。早上安顿好四个孩子后,她就去离家几分钟的植物园上班,一年挣3000多元。她这两年才拿到这个收入,现在很多本地女性都找到了在家附近工作的机会。“我想多学学花,以后在家种花可以赚更多的钱。希望越来越多的客人过来,我们村已经开始搞B&B旅游了。”

高原民宿旅游近年来成为甘孜农牧民新的收入来源。甘孜州不同县乡的房子各有特色,丹巴的白房子,炉霍的红房子,稻城的黑房子,当地的藏族建筑也成为他们民宿旅游的支点。很多已经办了卡的贫困户,刚刚用当地贷款,通过装修房子、接待游客等方式帮助他们脱贫。

40岁的丁镇王秋是柘多山雅江县瓦泽乡水桥村的一名村民。2014年,他家的房子因为地震变成了危房。此外,他生病了,这使得他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都江堰扶贫驻地干部了解情况后,建议他发展民宿旅游,并帮他向政府申请了6万元的扶贫贷款。加上外出打工攒下的一万多块钱,丁真王秋重修了房子,建了四间带浴室的客房,正式作为瓦泽乡的特色藏族住宅小区对外开放。同时,家庭中的子女享受包括“三免一补”在内的教育经费支持,其疾病已由卫生扶贫贷款治愈。看着4岁的儿子在装饰精美的藏床上玩耍,他满意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我现在一年挣几万,不用再到处打工了。孩子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在甘孜,家庭收入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变化。2019年甘孜州人均GDP达到32440元,增长1673元,同比增长5.9%。

智慧农业取得良好成效

海拔4000米可以种什么作物?青稞一直是高海拔地区的主要作物。但长期以来,低附加值直接影响了甘孜州工业富民政策的推行。

甘孜州每个院子里堆积着数以万至数十万磅的青稞。除了当地人储存粮食的传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青稞卖不出好价钱。

甘孜CPPCC副主席、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表示:“要改变青稞种植的困境,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推广种植青稞良种,延伸产业链,提高青稞附加值,让当地农产品走出甘孜,走出四川。”

通过多次走访,上海马贝食品有限公司对甘孜县干部的诚意留下了深刻印象。2018年,公司投资的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开始生产青稞饼干、青稞杂粮和糯米糕。

如今,在配有专业卫生设施的加工车间里,《经济日报》记者看到,从农民手中采集的康清九号青稞,经过五道工序的筛选和研磨,变成了美味的饼干,包装成精美的饼干盒。“自去年试运行以来,我们已经生产了6000盒饼干和2万多公斤大麦粉。”甘孜县上海马贝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建华表示,这些产品最终将被统一装载并送往上海销售。

青稞只适合种植吗?在农业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块土地显然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甘孜人勤劳,在不断往外看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激发了创新发展的欲望和意识。

在海拔3942米的理塘县南部8万亩卓桑工业园,几台色彩鲜艳的大型农业机械正在田间作业。记者走到农田附近,发现在褐色的天龙上,刚刚有幼苗从地里冒出来,每株幼苗之间的距离相等。经询问,我才知道播种时播种机的方向盘装有北斗系统,种子是等距离种在田里的。

这些苗是萝卜,5月播种,6月出苗的时间安排好像有点晚,但高原农业不怕晚。农业科技在特殊地理条件下种植的优良农产品受到mainland China保鲜企业买家的关注和青睐。盛迪农场负责人约翰·杨说:“通过订单农业和按市场需求梯度种植,理塘县种植的农产品不使用农药,无病虫害,光照强烈,甜度和水分标准高,非常受买家欢迎。”

在理塘县,桑桑工业园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黄瓜、西红柿、草莓;在玛姬·阿米花园农场的温室里,农民们仍在尝试种植旱稻...谁说高原不能种水果?随着科技的投入,高海拔地区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多惊喜。在盛迪农场的监控室里,你可以看到农作物的成熟进度条。如果进度条完全是绿色的,说明你可以收获了。马家米菜园农场负责人丁方立说:“你可以一年365天吃新摘的西红柿。这是农业科技的成果。我们非常看好高原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

“今后要立足高原实际,以‘工业扶贫’为导向,推广‘极地果蔬’品牌,面向港澳台及沿海市场,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理塘县现代农业第三产业综合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之华说。

青山绿水是“金山”

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甘孜州进行了长征。15县的山川留下了英雄的足迹。这段红色的历史和传承,让甘孜人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加努力的建设自己的家乡。

甘孜山险要,水急路陡,生态环境脆弱,建设家乡不易。幸运的是,在长期的奋斗中,甘孜人逐渐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工业发展适合农业、畜牧业和工业。农牧民不立足现实,不开阔眼界,不多元化,就无法脱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甘孜各项事业的主旋律。

稻城有句话:“稻城之门,不可立。”风沙太大,总是影响当地人的正常生活。2011年,为了躲避风沙,人们外出时不得不戴上毡帽和口罩。现在,风还在吹,但是很少有人戴毡帽。交易员塔希彭措告诉记者,转让地点就在不远处山坡上的一万亩杨树林。

在高海拔地区植树防风沙是非常困难的。在当地人的印象里,家里的娃娃都长大了,树苗还是那么短。为了保持树木的活力,植树者在播种前通过撒播土壤来保护斜坡上的绿色。经过多年努力,稻城风沙减少,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山顶戴帽,山腰售票,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发展格局。通过创新惠民的生态新模式,亚丁村等曾经全县最落后的村庄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庄,青山绿水,膨胀了村民的“钱袋”。

认识到绿色发展的理念,旅游业已经成为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两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和稻城亚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率先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川西最值得去的高端旅游目的地。各县乡都围绕自己的特色打造了旅游名片,当地人也吃了“旅游餐”。

在丹巴县中路的藏族村寨,为了避雨,记者一路来到90后德姬的家。2018年,得知家乡开始建设农村振兴示范区后,德姬辞去了在成都的工作,回家建造自己的民宿酒店“德姬康瓦”。“当我建造这家酒店时,我使用了许多贾蓉藏族文化元素。希望游客在这里体验不同的风情。”德姬告诉记者,“德姬·康瓦”一定要拍好。"我们现在是网络名人的寄宿家庭."。

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曾经极度贫困的甘孜,在先进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正以优异的产业和优美的环境走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看,高陵的花变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