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追”野鸡奔小康

“追”野鸡奔小康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多数野鸡养殖户都陷入了困境。合作社投入5000多万元,形成了一产三产联动的模式,希望帮助农民脱困致富增收,共同过上小康生活。”拥有25年雉类养殖经验的上海鸿雁雉类孵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董事长袁鸿雁表示。

热爱科技促进野鸡发展

袁红艳还是忘不了她在上海的第一顿晚餐。她能够在上海培育野鸡,是因为她有一个姐姐在上海养殖珍禽。当时在吃饭的时候,姐姐介绍了她稀有鸟类养殖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前景。那顿饭让她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田子湖镇长大,感受到了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更体会到了珍禽产业致富的魅力。

那年是1995年。后来,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袁鸿彦,决定在“珍禽之乡”扎根,学习饲养学名为野鸡的野鸡。

渐渐地,她掌握了一些耕作技术,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她发现,养野鸡致富,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上。2003年,袁红艳抓住机会自己创业,很快成立合作社,加入身边的农民,走科技创新之路。首先,我们着手解决野鸡养殖中的高发病率问题,然后挑战影响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如蛋产量低和野鸡生长缓慢。

“袁鸿彦不仅意识到了技术和研发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科研需要不断的投入和坚持。”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陆告诉记者。

陆和袁红艳经历了2013年国内禽流感疫情对野鸡行业的冲击。当时合作社太难了,连项目都进行不下去。但是,袁红艳把自己的毅力传递给了每一个成员。

正是在鲁、等一大批专家的坚持和帮助下,合作社成功地渡过了难关,合作社的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成果。该合作社也成为国内唯一掌握雏雉雌雄鉴定的企业和唯一商业化的雉鸡养殖企业,培育了中国雉鸡行业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批准品种“神红七彩雉鸡”。

向世界展示“中国野鸡”

合作社野鸡文化长廊上有一张照片,是袁鸿彦在2012年3月第八届世界野鸡育种大会上作为“亚洲第一人”拍摄的。背景是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着“麦克法兰公司建于1929年”。身材矮小的袁红艳站在中间,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兰公司总裁比尔站在她左边。

麦克法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野鸡养殖企业。当时合作社在世界野鸡界还是个小字辈。而袁红艳的坚持和求知欲,却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尊重。

三个月后,比尔夫妇参观了合作社。虽然袁鸿彦因进口价格高等因素未能从麦克法拉尼公司进口新品种,但此后,该合作社一直能够与包括麦克法拉尼公司在内的世界级野鸡企业保持互动交流,赢得了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野鸡产业的难得机会。

同时,袁红艳和她的团队并没有放弃育种创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组成了科技联盟。

随着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在上海奉贤区青村镇钱中村寻求合作。根据协议,从2021年开始,合作社每年将向英国商家提供200万只野鸡蛋,这是中国野鸡出口欧美的第一步。

鸡园继承了小康社会的初心

走进前中村,村道两旁的白墙上画着各种表情的野鸡,东边新建的野鸡孵化馆和野鸡屋,西边的小树林变成了野鸡园,村里的荒地变成了野鸡科学基地。在野鸡园和科普基地之间,有一条五彩缤纷的长廊供游客休息。原本抢眼的合作社两层办公楼,在野鸡世界更是生机勃勃。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今年上半年,是袁鸿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野鸡行业的影响后果断投资决定买下的。除了带动合作社所在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合作社投资的野鸡养殖基地内的几栋六层野鸡房已经进行了结构封顶,即将进入设施安装阶段,总投资约3500万元。

进入刚建成不久的18亩野鸡园,脚下的草坪已经开始变绿。空房间可以放养800只野鸡,由钢丝网和绿色塑料网编织而成。白、黑、五颜六色的野鸡在这片哮天的田野里“悠闲地散步”。彩桥对面是一个20英亩的野鸡科学园。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它的轮廓已经出现了。经过一系列努力,上海鸿雁雉孵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社,袁鸿雁本人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从解决雉鸡高发到培育“深红七色雉鸡”,从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到雉鸡养殖场这一特殊经济动物种质资源的平台,从中国雉鸡产业的展示窗口到产业价值的展示场所,袁鸿彦始终有着与广大雉鸡养殖户共同奔小康的初心。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追”野鸡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