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聚焦川西高原产业扶贫:开启“幸福之门”

聚焦川西高原产业扶贫:开启“幸福之门”

一整粒青稞进入生产线,经过油炸、配料、制粉、成型、烘烤,释放出五种不同风味的青稞饼干...7月初,在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传统青稞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川西高原产业扶贫的“一片” 近年来,在四川省甘孜州和阿坝州,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线、郁郁葱葱的果园和菜地、连接全国的电子商务越来越普遍。世世代代生活在川西高原的藏族,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幸福之门”。 青稞是川西高原的传统作物 长期以来,藏族人靠青稞“自给自足”。但在今天的甘孜县,除了青稞饼干,青稞面包和青稞饮料也在陆续投产,加工青稞的附加值惠及当地人民 “现在青稞值钱了,在家里赚钱,很舒服 甘孜县七拉乡自贡村56岁的村民和巴算了一笔账:他家10亩地都种了青稞,一年能卖4万多元(人民币,下同) 在海拔2600多米的阿坝州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传统产业的升级也影响着藏族人民 早先这里土地资源偏僻,工业基础脆弱。村民种植的小麦、土豆和玉米等作物不能以高价出售 “玉米产量不错,但是价格很低 丹波村主任南卡施德贞回忆说 然而,近年来,通过引进专业蔬菜生产企业,丹波村的农业生产呈现出新的面貌 出让土地不仅可以收取土地出让金,还可以带动村里的“就业”——凡是有能力在村里工作的,都可以去蔬菜基地打工 同时,先进的种植经验也随着企业进入丹波村 “有些村民在未开垦的土地上种菜,每亩收入一万多 ”南卡史德珍说道 与传统产业升级相比,川西高原部分地区通过改变产业“轨迹”,实现了“弯道超车” 关键是“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为水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早年村民只种玉米土豆,经济效益低 “现在整个村子都种上了樱桃和青、红、脆的李子,比以前高多了 索桥村的村民陈治春现在经营着一个15英亩的果园,临近当地青梅丰收的季节。他和他的妻子每天都在忙着给李子施肥和变薄 “年收入20万左右,在村里属于中上水平 随着资源的“更有效利用”,“更有效的销售”已成为必须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川西高原越来越流行,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 在阿坝州松潘县,一家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的电子商务扶贫大厅已成为当地农民销售土豆、大蒜、牛肉等农牧业产品的重要渠道 “去年,该平台从贫困家庭收集大蒜和土豆,并重新包装。这些产品进入平台后被一扫而空空 电子商务扶贫大厅负责人周小北说,经过一年的运营,扶贫大厅的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 “在最忙的时候,快车直接开到房子门口 “90年代以后,年轻的彝族小伙龙廷恒,在家种了1亩樱桃。今年产量达到1000公斤,其中约800公斤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各地 今天,龙廷恒把注意力转向了直播 “在正式直播之前,我们必须先‘粉起来’。最近,我们上传了一些我们自己在田间耕作的视频 龙廷恒表示,虽然目前粉涨的比较慢,但他还是看好直播的未来 (完)文章转载自Zhongxin.com,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聚焦川西高原产业扶贫:开启“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