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最近养猪的都是“笑脸相迎”。一个是猪价上涨,一个是你懂的?

最近养猪的都是“笑脸相迎”。一个是猪价上涨,一个是你懂的?

  养猪想要多增加效益,就得从“降成本,增产出”上着手。近段时间以来,猪价是蹭蹭上涨,而占养猪成本投入70%以上的饲料价格,也在降价。
  
  6月已过半,养猪人的心情如这“炎热”天气一样“火热”,那是高兴中夹带着快乐。让养猪人“喜笑开颜”的一个莫过于“猪价上涨”了,有猪卖更好,没猪卖的心里也是乐呵的,因为有希望,有奔头。
  
  前段时间的猪市震荡,在缺乏“有力”利好因素支撑的背景下,业内多数人士认为6月猪价将在震荡中回调,而近几日却在连连上扬,受一些相关因素间接影响,猪市迎来了一波“上涨潮”,那么,在短期内,猪价会持续飘红吗?看完这6点你就一目了然了。
  
  一、当下实际“可出栏”生猪产能有限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12日通报,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9%,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累计增长23.3%;生猪存栏环比增长3.9%,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比2019年年末增加3800万头。
  
  看着生猪产能以及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向好是好事,但这并不代表当下实际“可出栏”生猪产能增加。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的理论是:从生猪产能恢复到转化为猪肉的供应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回顾2019年的生猪产能到10月份依然是有所下降的,真正谈到恢复的话,至少是从11月份开始的,也就是说生猪产能转化为猪肉需历时10个月左右,至少也要到今年9月份方可出栏上市。
  
  同时继去年的11月份以来,出于对猪市后期的看好,部分养殖企业进行“肥猪转母猪”操作。其配种成功率、分娩率、单头母猪年出栏量较良品母猪比较来说,都是处于下降的,并且其生产的仔猪发病率、病亡率相对高些,但其生长速度是有所下降的,会影响、甚至延迟一部分生猪的可出栏时间。
  
  二、养殖户“借势”扛价情绪渐浓
  
  前面连跌两三个月的猪价,让养猪人该卖的都卖差不多了,即使“那种不涨不卖”的最后者,也在5月份的生猪上涨中,把大猪牛猪给出完了,以防后续再跌,有的连带好标猪也一起卖了。
  
  可是,市场风云变幻,不受个人主观意象走。近期猪市迎来接连向好,而天气越来越炎热,生猪生长速度放缓慢,再加上“生猪百日调运专项整治”进入落实期,日前,农业农村部又发布2项重要通知,自7月1日起,生猪贩运实名制认证;严查“买卖动物检疫证明”等违法违规行为,另外华南、华东多地雨水天气增多,让屠企的收猪难度进一步增加,致使市场上的生猪供应紧张起来,养殖户“借势”扛价情绪渐浓。
最近养猪的都是“笑脸相迎”。一个是猪价上涨,一个是你懂的?    三、“地摊经济”间接刺激消费回暖
  
  5月底的“两会”结束后,明确合理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在6月上旬掀起了“地摊经济”的热潮,朋友圈也不停地晒“地摊经营证”,工厂订单增多,市场充满生机活力,消费越趋向暖,间接带动市场消费增加。
  
  随着国内疫情的好转,全国企业已基本正常复工、复产,进入6月份,又有不少大中小学也基本复课,同时由于前期停课影响,大部分地区的暑假延迟到8月份,团餐消费的复苏或拉动消费需求的大幅回升。
  
  四、农忙时节“忙收忙种”促消费再升温
  
  眼下这段时间,正是收割小麦时节,农村里的农忙季节到来,需要赶工进行生产,同时收割后,要及时进行秋种,忙的比较很,也较辛苦,谁不整点猪肉来改善改善伙食,况且现在猪肉比前段时间便宜多了,也趁机解解馋。由于今年润四月,稍晚到的端午节备货也在陆续开启中,等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促进“一定量”的猪肉消费升温。
  
  五、“储备肉”已停歇半月有余,值得细品
  
  提起储备肉我们都是比较熟悉的,曾经被我们称之为“一周一投”,而上次投放还是5月27日,如今已半月有余,没看到储备肉的动静。要知道,前期猪肉持续走跌的时候,储备肉也是按规律的投放,没有被“打破”,而今猪价接连上涨一段时间后,却迟迟未见投放,值得“细品”。
  
  近期,受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新冠疫情之后,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紧急启动食品安全大检查,主要检查冷冻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肉,水产品等,也就是说,在短期时间内,国家或许不会投放储备冻猪肉了,所以市场上会以消费新鲜猪肉为主。
  
  六、“非洲猪瘟”零星散发,多多少少会影响生猪恢复进程
  
  进入3月份后,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多地呈零星散发,被发现的地方,无论是运输的过程中,还是养殖场,都会使得产能恢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部分地区受非瘟造成的持续影响,我国依然有地区存在无猪县、无猪乡等现象。散户抗疫的能力和实力较弱,非洲猪瘟对疫情爆发地区的养殖户造成了沉重打击,致使很多人没有了复养能力,还有很多人失去了复养意愿,即便国家再大力扶植,也无法改变部分散户养殖量逐渐下降的事实。
  
  总的来说,在生猪出栏供应量有限,又加上市场猪肉消费“有一定”的起色回暖,短期内的猪市还会持续向好,有猪卖的养猪人可要抓住这波出栏的好时机哟。
  
  另一个让养猪人“喜笑开颜”的事莫过于“饲料降价”了。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减少饲料成本的投入,就是在往口袋里多装钱。
  
  此前,欧亚经济联盟决定,自2020年4月12日至6月30日禁止包括大豆在内的部分农产品出口(根本原因是疫情给全球贸易造成了很大影响,每个国家都得考虑“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
  
  受疫情和蝗虫灾害的影响,当时国内存量有限,饲料企业开工不足,以及国外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出”影响,4月初国内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大部分饲料厂家先后在4月上旬和中旬纷纷拉开涨价大幕,刚开始是水产料,随后波及到猪料、禽料等所有品种,猪料涨幅50~150元/吨左右。
  
  进入5月份之后,随着国内饲料企业产量的复增,豆粕、鱼粉以及维生素价格的下跌,饲料成本有所下降,一些饲料企业率先降价,教保料下调100元/吨,其他料下调50元/吨,随后又一批饲料企业加入饲料降价大军,最高降幅达200元/吨左右。
  
  时过境迁,眼下国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据国际文传电讯社6月9日从莫斯科发来的消息,欧亚经济委员会6月2日作出决定,将大豆排除出欧亚经济联盟禁止出口商品清单,自6月13日起将允许大豆出口。
  
  只是近期国内大豆库存已经“爆仓”,豆粕价格也连连下跌,明显供过于求。豆粕价格下跌已经反应到饲料价格上,近日,广东地区不少饲料厂又开始纷纷下调饲料价格,这与豆粕原料供应充足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近期让养猪人“喜笑开颜”的两件事莫过于这两点了,一个是“猪价上涨”,另一个是“饲料降价”,养殖户通过“降成本,增产出”,从而实现效益大丰收。猪要想增加收益,必须从“降本增效”入手。最近生猪价格一直在上涨,而占养猪成本70%以上的饲料价格也在下降。

现在是六月中旬,养猪户的心情和这种“热”天气一样“热”。让养猪户“笑来笑去”的事情之一就是“猪的价格上涨”。不如有猪卖,没猪卖的人也开心,因为有希望,有希望。

前段时间生猪市场波动。在缺乏“强”利好因素的背景下,业内大多数人都认为猪价会在6月份的波动中回落,但这几天一直在反复上涨。在一些相关因素的间接影响下,生猪市场迎来了一波“涨潮”。那么,猪价短期内还会继续涨红吗?看完这六点,一目了然。

一、目前实际“屠宰”生猪生产能力有限

12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网站显示,5月份可育母猪数量环比增长3.9%。连续8个月增长,累计增长23.3%;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9%,连续4个月增长,比2019年底增加3800万头。

看着猪的生产能力和可育母猪的放养量不断提高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实际的“可屠宰”猪的生产能力在增加。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理论:从生猪产能恢复到转化为猪肉供应,大概需要10个月。回顾2019年生猪产能,10月份还是会下降。说到复苏,至少11月份就要开始了,也就是说,生猪产能转化成猪肉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至少要到今年9月份才能投放市场。

同时,从去年11月开始,由于对后期生猪市场的乐观看法,一些养殖企业开展了“肥猪转母猪”的操作。与好母猪相比,单头母猪的配种成功率、产仔率和年出栏量都在下降,由该猪生产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但生长率却在下降,这将影响甚至推迟部分猪的出栏时间。

二是农民“顺势而为”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前面两三个月的猪价下跌,让养猪户几乎把该卖的都卖了。就连最后一个“不涨不卖”的,也把5月份猪涨里的大猪牛猪给发了。

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不受个人主观形象的影响。最近生猪市场迎来了连番的好转,天气越来越热,猪的生长速度缓慢。此外,“百日生猪专项整治”已进入实施期。最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两个重要通知,从7月开始。从1号开始,猪被贩卖进行实名制登记认证;严格查处“买卖动物检疫证书”等违法行为。此外,华南和华东地区阴雨天气增多,屠宰企业收猪难度加大。因此,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变得紧张,农民越来越渴望利用这种情况。
第三,“摊经济”间接刺激消费复苏

5月底“两会”结束后,明确合理地支持了“摊经济”的发展,并在6月初掀起了“摊经济”热潮。朋友圈也在不停地晒“摊营业执照”,工厂订单增多,市场充满活力和消费

随着我国疫情的好转,全国各地企业基本恢复了工作和生产。6月份,很多大、中、小学基本复课。同时,由于之前停课的影响,大部分地区的暑假推迟到8月份,导致团餐消费恢复或者消费需求大幅反弹。

第四,农忙季节,“忙收”促使消费再次升温

目前正是小麦收获季节,农村农忙季节即将到来,要抓紧生产。同时,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种,非常忙,也很辛苦。谁不点猪肉?因为今年是4月份,稍微晚一点到的端午节的备货也是陆续开始,其他因素会直接或间接推动一定量的猪肉消费升温。

5。“储备肉”已经停了半个多月了,值得一尝。

我们都熟悉储备肉。我们以前管它叫“一周扔”,上次放在5月27日。现在已经半个多月了,我们也没有看到储备肉有什么动静。要知道,猪肉前期持续下滑的时候,储备肉是定时放进去的,并不是“断”的。现在猪价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很久没有放进去了,不愧是“精品”。

近日,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国家高度重视,紧急开展了重大食品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冷冻猪肉、牛肉、羊肉、鸡鸭肉、水产品等。也就是说,短期内,国家可能不会储备冻猪肉,所以市场将主要消费新鲜猪肉。

VI .“非洲猪瘟”比较分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的恢复进程

3月以后,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很多地方比较分散,无论是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在养殖场,在发现的地方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能力的恢复。

由于部分地区持续受非鼠疫影响,我国仍有无猪县和无猪村。散户抵抗疫情的能力和力量较弱,非洲猪瘟对疫情爆发地区的农民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康复能力和意愿。即使国家大力扶持,也改变不了一些散户的繁殖量在逐渐下降的事实。

总体来说,生猪供应有限,市场猪肉消费有一定程度回升。短期来看,生猪市场会继续好转,有猪卖的养猪户要抓住这个好机会。

另一个让养猪户“笑也笑”的是“饲料降价”。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减少饲料成本的投入,就是把更多的钱放在口袋里。

此前,欧亚经济联盟决定从2020年4月12日至6月30日禁止包括大豆在内的部分农产品出口(根本原因是疫情对全球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每个国家都要考虑“粮食自给”问题)。

受疫情和蝗灾影响,当时国内库存有限,饲料企业就业不足,对外出口受到某些“出口限制”的影响。4月初,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大部分饲料厂商在4月初、中旬拉开了涨价的帷幕。起初是水产品,后来影响到猪饲料、家禽饲料等所有品种,猪饲料增加50 ~ 150元

进入5月份后,随着国内饲料企业产量的增加,豆粕、鱼粉、维生素价格下降,饲料成本下降。一些饲料企业率先降价,教育保险材料降价100元/吨,其他材料降价50元/吨。然后又有一批饲料企业加入了饲料降价大军,最高降幅达到200元/吨左右。

时间过去了,国外发生了一些变化。据国际文传电讯社6月9日从莫斯科发来的消息,欧亚经济委员会6月2日作出决定,将大豆从欧亚经济联盟禁止出口名单中剔除,并从6月13日起允许大豆出口。

只是最近国内大豆库存暴增,豆粕价格一再下跌,明显供不应求。豆粕价格的下跌已经反映了饲料价格。最近广东很多饲料厂纷纷开始降低饲料价格,这与豆粕原料供应充足有很大关系。

所以,最近有两件事让养猪户“笑也笑”了。一个是“生猪价格上涨”,一个是“饲料价格下降”,农民通过“降本增效”实现丰收。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最近养猪的都是“笑脸相迎”。一个是猪价上涨,一个是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