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河南南召:创新“林+N”模式推进扶贫攻坚

河南南召:创新“林+N”模式推进扶贫攻坚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全县土地总面积441万亩,辖16个镇340个行政村64万余人。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一田一路一庄园”。林地面积326万亩,森林覆盖率66.74%。是大型林业生态县;境内鸭河口水库蓄水量13亿立方米,是南阳市的水源,也是南水北调的备用水源,是重淹县;在“一山一水”的情况下,全县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深山和库区洪涝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区极端贫困县。

近年来,南召县认真落实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搞山区“走山路、唱山歌、读林经”,创新“森林+种苗、森林+水果、森林+医药、森林+细菌、森林+旅游、森林+家禽、森林+蚕”等“森林+N”

融入“苗霖精”:美丽的乡村更加绚丽多彩

林、苗、景一体化是指在河道绿化、山地生态林建设、村镇绿化、农田林网等造林绿化中。,按照建立苗圃的技术要求,适当密植苗木,既达到了造林、建园、美化环境的生态效果,又作为绿化苗圃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使参建林农和贫困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造林绿化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多赢。按照“户有项目富,村有特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县有支柱产业”的要求和“基地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经营”的理念,全县通过“园区引领、品牌打造、引领带动、技术创新、政策激励”等措施,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理布局林业扶贫产业。目前全县有以广玉兰、广玉兰为主种植的花卉苗木38万亩,花木生产专业村55个,专业合作社200多个,形成了从育苗、嫁接到种植、矮化盆景、管护工、起球运输、销售、绿化施工的完整产业链,从业人员1.2万余人;各种商业实体通过土地转让、安置和就业、合作经营、持股和分红,带动了9000多名穷人。

南河店镇的国盈村在2016年之前是一个著名的贫困村。自县林业局援村以来,先后引进金玉园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园、万景园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总投资1300万元,种植白玉兰、五角枫等高档绿化苗木,林下种植黄精、白芨等中草药,并吸纳邻村60多户贫困户到基地工作或土地分红,年人均收入1.2万元。崔庄乡京生石榴园有限公司转让张庄土地500亩,种植石榴3万颗,年产石榴7万公斤,产值10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工等救助方式,基地带动2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贫困人口每月增收2500多元。

“林、果、药”一体化:金从农村流出

林果药一体化是指因地制宜,引导山区群众发展木本中草药林、名优经济林和林下种植中草药,大力培育特色林业经济产业,为山区群众实现“依山吃山、靠林致富”的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该县以大力发展种植基地为重点,通过政策倾斜、典型引导、能人带动等方式,动员贫困户发展林果药一体化种植,采取农民持股、土壤流转、劳动力就业等多种措施,引导广大山区群众和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和高效林果产业。山区人民依靠发展中草药和林业果业找到致富的“良方”。据统计,已建成24个标准化林果药种植示范基地,开发林果基地14万亩,专业村21个,农民合作社26个,大型种植户200多户;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长,已形成24个种植基地,10个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总面积52万亩,11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295个经营实体,年产量7000多吨,产值3亿多元。在扶贫方式上,通过“建立全区中草药联合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实施流通管护、基地工作、分红、带动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扶贫模式,带动2130多户贫困户增收3000多元。2019年,河南省在全县召开中草药产业扶贫现场会,宣传学习南招经验。南召县中药材示范基地辐射扶贫模式被评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十大典型扶贫模式之一。

河南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成蛟乡,通过租赁土地、劳务、提供种苗、购买保护价等方式,帮助7个乡镇20个村的722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多元;同时将3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通过返还租赁费的方式支付给罗平、师庄等6个村。

“林蚕与细菌”的融合:传统产业的新篇章

南召县是全国唯一的优质柞蚕出口基地县,被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全国第一个有机柞蚕生产基地县和第一个柞蚕试点县,“南召化学柞蚕、茧、丝”已通过世界原产地保护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县有柞蚕林125万亩,年产柞蚕25万公斤,占全国的40%,河南省的70%。全县15个镇有200多个行政村,78%的农民从事柞蚕生产,有近百个专门饲养柞蚕的村,素有“称半省”之称。发展林蚕业,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免费向贫困户发放蚕种等激励措施,鼓励贫困户直接饲养,增加收入;通过企业和基地带动贫困户在斜坡上打工租房,贫困户将直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建造标准化的温室,用橡树修剪和抚育的剩余物种植蘑菇,废物变废为宝,得到综合利用。近年来,林业、蚕桑业带动20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平均每户增收2100元。2019年,仅城郊乡东庄村林蚕菌一体化基地就建成123个标准化种植蘑菇大棚,年产蘑菇45万公斤,销售额520多万元,净利润380万元,带动56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林业与旅游”融合:乡村旅游有致富的希望

乡村旅游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该县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地区风景优美、空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产品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依托全区景区建设,立足农村牧区,依托绿色产业,整治传统村落,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好事”在利用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首先要优先聘用有技能或工作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长期从业人员。二是对有病人的贫困家庭和需要照顾且不具备长期就业条件的老年人优先安排季节性和临时性工作。再次,根据景区建设的需要,管理公司牵头组织景区内村庄有施工经验的贫困户参与,成立专业的景区贫困户施工队伍,承担景区建设任务。依靠旅游业的杠杆来煽动扶贫的负担,使之成为带动穷人致富的新兴产业。目前,全县有国家级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多个,森林村105个,省级生态镇10个,市级生态休闲旅游农场5个,为景区周边贫困人口安排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年累计就业时间不少于3个月,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

云阳镇铁佛寺村是著名的贫困村。村里很多房子还是石屋,都是用山里挖的碎石做的。在林业行业扶贫过程中,在林业局的帮助下,铁佛寺村充分发挥了其原生态农耕文明的优势,绵长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游客痴迷于寻找古老的“乡愁”,乐此不疲,挥之不去。村里的“两委”不失时机地动员景区附近的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群众纷纷开农家旅馆、客栈,建起农家音乐。日接待量达到3000多人,农家乐的运营成为村里穷人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目前,铁佛寺这个曾经贫穷的山村已经摆脱了昔日的尘嚣,成为著名的旅游村。

本文转载自中国扶贫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河南南召:创新“林+N”模式推进扶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