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猪肉价格连续10周下跌,“五批”带动农民工就近打工,乡村旅游复工率超过60%

猪肉价格连续10周下跌,“五批”带动农民工就近打工,乡村旅游复工率超过60%

4月28日,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农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艳德、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科技教育司司长廖希元就农村经济形势、农民就业和增收、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科技应用等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猪肉价格连续10周下跌,“五批”带动农民工就近打工,乡村旅游复工率超过60%

“米包”“菜篮子”供应旺盛,猪肉批发价连续10周下跌

魏百刚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特别是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和菜篮供应得到有力保障。

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目前我国小麦总体生长情况比去年好,全年都好,今年夏粮丰收有很好的基础。目前春播进展顺利,进度达到30%左右。早稻移栽基本结束,面积增加,扭转了连续7年的下降趋势。今年,我们仍然有信心、信心和能力赢得全年的丰收。

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继续改善。一季度末,全国生猪数量比去年年底增加1000多万头,增长3.5%,可育母猪数量增加300多万头,增长9.8%,均实现环比增长。同时,鸡蛋和牛奶的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猪肉批发价连续10周下跌,每公斤下跌6元左右。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增加,价格基本降至常年水平。

涉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全面恢复。饲料、兽药、屠宰、水产品加工等水产养殖上下游企业以及重点农业企业均恢复正常生产,生产能力全年达到同等水平。

“五批”带动农民工就近打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返乡农民工滞留农村。前不久,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扩大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规模实施方案》,并就此做出了具体安排。对此,曾艳德介绍,总结为“五批”:

回归稳定的一批农业。引导农民工领导农民联合合作社和农机服务机构,建立家庭农场,建立特色种植和规模化养殖产业,开展农资供应、统一防御和统治、以农代种等服务。

一些项目已被吸收。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专项债券等项目,以及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农业强产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农民工就业。

创新业务形式,培育一批。最近,一些农民工利用网络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直播、体验农业等。,开拓新的就业途径。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养生、农事体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安排农民工在农村就业。

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引导农民工积极发展农村作坊、家庭作坊、手工作坊、创意农业等。,培育了一批农村创新创业的“龙头鹅”。

将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通过安排乡村清洁工、水管工、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支持农民工就业。

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

土地是基础,技术是支柱。农业科技为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收”,总产量增长54%,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达到66%。

廖喜元介绍,近年来,中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优良品种方面,粮食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自主选择品种95%以上,更新5-6次,大量推广优良品种,储备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在机械设备方面,广泛使用深耕深松、精量播种、高效低耗收获等自主研发的机械。大马力拖拉机、北斗卫星导航自主作业、大型节水喷灌等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防灾减灾方面,探明了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流行规律和成灾机制,开发了精准预报技术,应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和化学品,确保农业灾害不成为灾害。

在智能农业中,粮食作物遥感监测、水肥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业技术、农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突破,粮食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已经向巴基斯坦提供了30万升杀虫剂和50套抗击蝗虫的设备

隋鹏飞介绍,东非和南亚发生沙漠蝗虫灾害后,中国高度重视,支持有关国家抗灾。为应对巴基斯坦蝗灾,中国迅速行动,制定计划,排除专家,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

根据中央政府的部署,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会同外交部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制定了援助巴基斯坦防灾减灾的应急计划。

2月23日,派出联合专家组赴巴基斯坦工作12天,与巴基斯坦共同进行现场调查,共同确定应急防控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开展了“专项活动”,组织国内企业恢复生产治蝗农药,紧急调配医疗设备,及时弥补了巴基斯坦防控物资的不足。3月9日,首批农药、药品和设备作为援助巴基斯坦的防疫物资,同机运抵卡拉奇。4月25日,30万升杀虫剂和50套设备全部到位,援助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高度关注和赞扬中国的援助。

目前,巴基斯坦蝗灾的演变与中国专家的预测基本一致,第二波蝗灾正在陆续形成,这也是中国援建药物和仪器投入使用、进行大规模灭蝗的好时机。

落实中央“六保”要求,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魏百刚介绍,为落实中央“六保”要求,农业和农村部将统筹协调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着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措施和非常规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全力以赴,获得好收成。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做好“一喷三防”,适时组织跨区域收割,实现粮食返库,坚决打赢年度粮食丰收第一仗。要努力恢复早稻生产,抓好东北春播,稳定夏播面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气象灾害防御,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的饭碗。

认真抓好“菜篮子”产品的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种猪用地、环境影响评价、贷款贴息等配套政策,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到年底生猪生产基本恢复近正常水平。继续抓好家禽、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副食品供应。

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恢复乡村休闲旅游,扩大“以工代赈”范围和规模,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加大创业补贴、贷款利息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扩大技能培训规模,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复工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短板。我们将利用专项抗疫债券和专项地方政府债券,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重大现代化牵引工程建设。组织各地加快一批投资大、影响广的大型项目储备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有效引导和激发金融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和农村。

农业龙头企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柱。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542家。目前,龙头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证市场供应。龙头企业主要供应农产品,粮油占市场1/3以上,菜篮子占2/3,为城乡居民提供主食产品、方便食品、预制菜品、清洁蔬菜和水果。可以说龙头企业是保证粮油副食品供应的中坚力量。

带动就业,增加收入。龙头企业将通过就业、共享就业、灵活就业等形式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其中70%以上是农民工。此外,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订单购买、利润回报、股权分红等方式,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让农户分享到更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主导产业升级。近年来,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培育中央厨房、预制菜品、无接触配送等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引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据介绍,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龙头企业供应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

农产品进口增幅低于上年同期,出口下降5.6%

隋鹏飞介绍,受疫情影响,我国一季度外贸下滑,农产品贸易也受到影响。进口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罕见。其中,进口370.8亿美元,增长8.9%,肉类和大豆增长更多。出口额162.3亿美元,下降5.6%,水产品受影响最大。出口额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同比下降18%。蔬菜、茶叶等具有特殊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目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将继续显现。有必要克服三个困难:

国际需求正在萎缩。尤其是餐馆、工厂、学校等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下降,对于稳定市场、增加农产品出口订单非常不利。调查显示,自3月以来,许多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了单一退出。

业务受阻。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的农产品、水产品展会都被取消或延期,近180个国家对人员的出入境实行限制,企业很难通过展会、实地考察等传统渠道获得订单。

国际生产和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全球供应量普遍充足。然而,封闭国家和城市的隔离措施,以及一些国家的出口限制,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和恐慌,增加了国际供应的风险。

综合判断,二季度农产品贸易形势不容乐观,进出口可能进一步分化,出口受影响更大。农业和农村部将密切关注全球农产品供求和市场形势,做好落实国家稳定外贸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贸易促进方式,促进进口多元化,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在国内市场稳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廖喜元介绍,近年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深入贯彻落实新的发展观,把农业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减量化增效、绿色替代、种养循环和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努力: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绿色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减少农业投入、耕地分类管理、保护农业资源等管理措施。

重点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在水果、蔬菜、茶叶优势产区175个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在685个畜牧生产县实施粪便资源化;在200个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在100个县实施农膜回收作业;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实施保护水生生物行动。

着力加强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优势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农业生态环保关键技术联合研究,发布农业绿色生产重大领先技术,推荐优质、安全、性价比高、生态友好的100项关键技术。

重点完善监控网络。编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改善4万个农田土壤环境质量、240个农田氮磷流失、500个农膜残留、280个秸秆资源等国家控制监测点,加强监测评估,推进综合监管评估。

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已经有90%左右返岗复工

曾艳德说,近年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每个贫困县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贫困面广、竞争力强的主导扶贫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建立了特色产业基地。在办卡的贫困人口中,90%以上获得了工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依靠农民工和工业脱贫。

目前,贫困龙头企业基本恢复工作,恢复生产,外出打工的贫困劳动者约有90%重返工作岗位。近日,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三区三州”和52个无上限贫困县的产业扶贫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的政策投入。深度贫困地区和52个无上限贫困县倾斜,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专项对接,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畜产品出村入城。

促进扶贫行业提高质量和效率。引导贫困县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更多资金、项目、科技、人才等资源投入扶贫产业,加快完善产业基础设施,继续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件一特产”,使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持续发展。

大力培养贫困题材。要加大“教育主体”和“带农民”的力度,组织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特别是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扶贫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把贫困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积极促进贫困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以工代赈”投资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的扩大,鼓励各类农村主体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大创业补贴、贷款利息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创新创业,开拓更多地方就业岗位,就近就业。

60万农业科技人员投身春耕

廖喜元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充分发挥科技在抗击疫情、抢农业、保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早行动。疫情初起,迅速号召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60多万科技人员投入春耕,做好耕前准备,实现人员的早动员。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水分、苗木和病虫害等情况。,以准确判断生产情况,从而及早掌握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布了作物生产技术指南,以便尽早发布技术措施。

二、切实措施。在技术推广方面,推广了免耕播种、工厂化育苗、无人机施药等轻型化、简单化的生产技术。在专家指导方面,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进行准确指导。比如康振生院士2月初到田间对小麦幼苗进行调查,对条锈病防治进行指导。罗院士多次到各地指导水稻机械化生产,忙时还在田里吃盒饭。在小区服务方面,针对中原粮仓、江南水乡、东北黑土地等不同地区的春耕生产问题。,本文提出了有益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三,手段新。我们利用新的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依托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随时解答农民的疑问。目前,全国已有40万名农业技术人员和7000多名专家在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上提供在线服务,解答了600多万个春耕生产问题。我们实施了新的生产方法,增加了机器替代和北斗导航操作等新技术的应用,缓解了疫情期间的劳动力短缺。采用新的交流方式,用长图短视频传播新成果新技术,智能机器人自动回答农民标准问题,一批专家教授通过直播成为网络名人,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该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恢复率超过60%

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休闲旅游业务一度停止,行业发展受到很大冲击。

3月以来,乡村休闲旅游逐步恢复,呈现“三个稳定”:

复工复市稳步增长。4月份以来,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恢复率已经超过60%,其中南方超过80%。

接待的游客数量稳步增加。4月以来,接待游客1.5亿人次,占去年同期的30%。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4月以来,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0%。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恢复乡村休闲旅游,并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政策支持和推动。重点是落实中央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税收、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财政补贴、减税免税、土地使用保障等政策。

第二,提振信心。现在,一些消费者仍然担心疫情,需要提振消费者信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刺激消费。比如江苏、浙江等地发放农村休闲旅游券,让城乡居民“有钱”去农村休闲。另一个是假期鼓励。比如浙江、江西、河北等地试行2.5天休息制度,让城乡居民“有闲暇”去农村休闲。

第三,创新业态驱动。改进传统形式,如农家乐,开发高端形式,如精品民宿,并探索新的形式,如健康和健康。

中国有一千六百万高素质的农民

廖喜元介绍,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1600万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技能。为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帮助农民稳定生产、销售市场和就业。

推广更灵活方便的培训方式。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不仅可以做好现场和生产线的培训,还可以把教室搬到电视、网络和直播室。今年将举办超过12000个在线培训课程。利用云平台,所有农民都可以参与云学习,了解政策,学习技术,灵活方便地获取信息。

开发更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围绕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优势特色产业,组织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开发建设优质培训资源,满足农民朋友多样化需求。目前,已经开发了200小时的在线培训资源,一些急需的培训资源,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营销正在加紧进行。

注重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驾驶能力。培养新的农业企业领导和服务领导,以大带小。为扶贫主战场培养行业领军人物,特别是列入督导战的52个贫困县。对于有意愿在家乡创业的农民,帮助他们弥补技术技能的不足,促进当地农民就业。

加强参合农民的延伸服务。以培训为纽带,加强农民合作互助,将金融信贷与农产品电商服务对接,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4月21日,20国集团农业部长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关于本次会议的成果,隋鹏飞表示,本次会议是在3月26日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后举行的,目的是应对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和农业安全问题。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出席了会议,并强调中国将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讲话精神,与各方一道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的灾难越多,就越应该同舟共济;农业是稳定经济和社会的砥石,面临的风险越多,就越应该稳定。中国农业经受住了这场突发疫情的巨大考验。中国的发言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

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和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就稳定农业产业链和确保粮食安全发表了意见。会议的重要成果如下:

它发出了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明确而坚定的声音。各方表示,应对共同危机需要团结一致,在政策协调、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方面加强合作,支持国际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就减少贸易限制达成共识。我们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避免不合理的贸易限制,并确保紧急措施的针对性、透明度、适当性和临时性。

提出稳定全球农产品供应的建议。G20占世界大宗粮食生产的78%,农产品贸易的75%。各方一致认为,确保粮食市场供应链正常运行,加大对农民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国际社会的预期和信心十分重要。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做好中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应工作,在特殊时期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中国的贡献。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协调,加大支持农业南南合作和经贸交流的力度。在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机制下,我们将协调和推动消除贸易壁垒,畅通国际物流,促进国际农业生产、市场和贸易的稳定。

本文转载自中国生猪养殖网,整合自中国养殖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猪肉价格连续10周下跌,“五批”带动农民工就近打工,乡村旅游复工率超过60%